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岭位于南昌市西北郊,距市区15km,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南昌市的后花园。该地区人工活动强烈。地貌类型属于低山丘陵地貌,降水丰富。近些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该区域地质灾害的类型、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为保护旅游开发和防灾减灾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以梅岭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貌因素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然后采集边坡和滑坡的样品进行粒度、含水率等分析,探讨其内在成因。得出认识如下:1、梅岭主要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占总面积的90%以上。沟谷发育,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发育有滑坡、崩塌、危石、山洪地质灾害,4~6月份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的低山丘陵区修建的道路两侧和沿沟谷或公路沿线分布的居民点附近。其形成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构造制约,持续性降水或暴雨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2、梅岭牛岭村义富坪魏家滑坡和半岭谌家滑坡,滑坡隐患体为土质,由花岗闪长岩的强风化层和残坡积砂土组成,结构松散,粘聚力降低,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会沿坡面的残坡积砂土入渗,使土体饱水软化,降低了土体的粘着力,诱发滑坡的发生。这两处滑坡危害性大,治理的费用高,难度大,宜采用村庄避让搬迁措施。微型滑坡体以粗砂为主,滑动面下部土体的含水率与密度均比对应点的滑动面上部的数值高,滑动面下部较滑动面上部不易渗水。3、小型崩塌体以粗砂为主,砾石的含量较高,结构破碎。人工切坡和降水是崩塌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边坡坡面含水率和干密度总体上成线性分布,含水率由上到下成呈递减趋势,而干密度由上到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含水率和干密度拟合效果较好,干密度与含水率呈显著的负相关。4、地质构造运动将花岗岩体切割破坏后,后期的风化、流水等物理、化学作用的侵蚀作用使花岗岩表现为不同的风化程度。倒石堆状的危岩为中等风化和强风化,层理较差,结构松散、杂乱、多空隙。边坡球状风化危石属于花岗岩的强风化状态,人工切坡使其出露地表,降水冲刷掉坡面的细粒土,致其悬空成为危石。5、山洪主要发生在4~6月的雨季。高强度降水是激发山洪暴发主要原因,山区人工建设活动使边坡植被遭到破坏,公路增加了新的汇水区域,花岗岩质的下伏基岩,质地紧密不利于水的下渗,山洪的暴发是这些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