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hnRNP A2/B1变化的研究

来源 :军医进修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目的①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探讨血脑屏障在缺血再灌注后(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的病理生理改变奠定基础。②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的变化和水肿形成的规律。方法①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试验模型,并观察模型的可靠性。②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2h再灌注3、6、12、24h组,应用伊文思蓝法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BBB通透性变化,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结果①成功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试验动物模型。②脑缺血再灌注3h时,大鼠BBB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24h达高峰(P<0.01);缺血再灌注组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思蓝含量与对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1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思蓝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含水量变化与BBB通透性改变呈平行关系。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BBB完整性受到破坏,脑水肿加重,BBB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作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关注的重点。第二部分脑缺血再灌注后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nRNP)A2/B1变化的研究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nuclear ribonulcleoprotein,hnRNP)A2/B1的表达变化与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测定再灌注损伤后3、6、12、24、48h在缺血侧大脑皮质四个区域hnRNP A2/B1含量变化及蛋白表达位置的改变,并与假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3h hnRNPA2/B1表达位置出现核突、核浆易位,脑缺血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再灌注48h后,核浆、核突易位降至0;hnRNPA2/B1表达量在脑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明显下降(P<0.01)。48h后,hnRNPA2/B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hnRNP A2/B1可能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参与调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当代中国目前推广及普适性较好的优势大众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在和田地区全面推广的可行性及其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脑卒中后会遗留多种功能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多见,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脑卒
目的:研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stromallymphopoietin,TSLP)在人角膜上皮组织及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cornealepithelialcells,HCECs)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