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月经过少的中医证型及其分布,分析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年龄、病程、职业、熬夜频率、焦虑程度、妊娠次数、宫腔操作次数及西医病因在中医证型的分布上是否存在差异或具有相关性。扩大月经过少的辨证范围,加强中医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紧密性,以期在临床上对本病的预防和诊治有所帮助。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调查表的方式,筛选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门诊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月经过少患者150例,完善问卷并收集其一般情况、临床资料,整理成数据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归纳月经过少的单一基本证型,再按照计分标准总结150例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分布。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 X2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分析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1.150例月经过少患者中发病年龄最小为21岁,26~35岁年龄段发病患者最多,占66%;职业类型中,脑力劳动者(包括学生)占68.67%,体力劳动者(包括家务工作)占31.3%;病程从3个月到14年不等,2年以下患者占81.33%;熬夜频率为极少、偶尔、经常、总是,组别占比分别为18.00%、20.67%、42.67%、18.67%;极少焦虑者占比20.67%,焦虑程度较轻者占34%,经常焦虑者占31.33%,较重者占11.33%;本研究对象中妊娠次数最多为5次,次数≥3次者最多,占比33.33%,无妊娠经历者占24%;无宫腔操作史的患者占比30.0%,在具有操作史的组别中,次数≥3次者最多,占27.33%;150例患者中,不具有明确西医病因的月经过少占46%,81例纳入统计的西医病因中占比较多的是卵巢功能下降及子宫内膜薄,分别占40.67%及35.33%。2.本研究共纳入82条证候进行统计,出现频率较高者依次为:经血夹块(56.67%)、经色暗红(56.0%)、神疲乏力(53.33%)、腰膝酸软(50.67%)、抑郁烦躁(46.67%)、经前乳胀(42.0%)、畏寒肢冷(40.67%)、经行腹泻(38.67%)、腰骶酸痛(37.33%)、脱发(37.33%)、经血色深(34.67%)、带下量少(33.33%)、经行腰酸腰痛(31.33%)、经行下腹隐痛(30.0%)、腰腹凉感(29.33%)、带下量多(27.33%)、经血粘稠(26.0%)、经行/前痤疮(24.67%)、大便溏泄(23.33%)、经行下腹刺痛(22.67%);异常舌象主要为:舌边齿痕(33.33%)、苔腻(30.67%)、苔黄(27.33%)、舌体黯(26.67%)、舌质胖大(21.33%);主要脉象为:脉细(71.33%)、脉弦(54.0%)、脉沉(36.0%)及脉滑(24.0%)。3.系统聚类归纳月经过少的4种单一基本证型为:肾虚证、肝郁证、血瘀证、脾虚证;146例患者评分归纳所得的主要证型及分布为:肝郁肾虚型(28.0%)>肾虚血瘀型(22.0%)>脾肾两虚型(18.67%)>肾虚型(17.33%)>气滞血瘀型(11.33%);按虚实病性统计结果为:虚实夹杂证(50%)>虚证(36%)>实证(11.33%)。4.月经过少的中医证型分布在年龄(P=0.857)、职业(P=0.795)、病程(P=0.294)、焦虑程度(P=0.898)及妊娠次数(P=0.093)上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5.中医证型在熬夜频率上存在分布差异(P=0.013,P<0.05)。其中,经常熬夜以肝郁肾虚证占比最多(38.71%);总是熬夜以肾虚血瘀证占比最多(42.86%),且虚证与虚实夹杂证(P=0.032)、虚证与实证(P=0.001)在不同熬夜频率的组间检验存在差异。6.宫腔操作次数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P=0.009,P<0.05)。操作次数≥3时,以肾虚血瘀证(41.46%)为主;在不同宫腔操作次数中,肾虚血瘀型与其他证型相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4组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8,均<0.05)。7.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子宫内膜薄两种西医病因与证型分布呈相关性(P=0.026),卵巢功能下降组别以肝郁肾虚型(46.37%)比例最大,子宫内膜薄组别以脾肾两虚型(37.25%)比例最大;虚实病性证型分布(其中实证仅2例,故剔除比较)在两种病因上存在差异(P=0.009,P<0.05),卵巢功能下降组别以虚实夹杂为主(68.12%),子宫内膜薄组别以虚证为主(64.71%);两种病因在4种单一证型分布中均以“肾虚型”数量最多且占比大(两3组占比均>90%)。除肾虚证外,其他三种基本证型比较显示脾虚证在不同病因中存在分布差异(P=0.0、P=0.033),肝郁证、血瘀证无分布差异。结论1.本研究中,肾虚、肝郁、脾虚、血瘀为月经过少主要的单一证型,其中,肾虚型占比最大,可见月经量少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虚;将患者证型进行统计归纳,其类型及其分布为肝郁肾虚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肾虚型>气滞血瘀型,即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2.在月经过少相关因素中,宫腔操作次数以及熬夜频率与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在熬夜频率方面,经常熬夜组以肝郁肾虚型为主,总是熬夜组以肾虚血瘀型为主,且病性中的实性因素占比会随熬夜频率增加而逐渐增多,提示久病入络、病情逐渐加重。在宫腔操作次数≥3次时,证型以肾虚血瘀为主,且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其占比也明显增加。3.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及子宫内膜薄两种西医病因与月经过少证型分布呈相关性。其中,DOR患者主要以肝郁肾虚型为主,子宫内膜薄患者主要以脾肾两虚型为主。肾虚基本证型的占比最大(均>90%),其他3种基本证型(脾虚、肝郁、血瘀)中,仅脾虚证是具有子宫内膜薄病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的单一证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