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自噬的影响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自噬行为的调节作用机制。   方法:健康SPF级SD大鼠32只,所有大鼠均自由进水进食,随机分成4组:适用性喂养1W后,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第8周末随机处死8只);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各8只,喂饲高脂饲料(2%胆固醇+10%猪油+88%标准饲料)。中药组大鼠给予脂肝方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立普妥灌胃。各组动物喂养至12周末处死取材。测定血清血脂TC、TG、HDL-c、LDL-c;肝功能AST、ALT。常规制备肝脏染色,分析肝脏炎症程度及脂肪性改变程度;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自噬小体。检测NF-κB/P65、TNF-α蛋白,观察肝细胞自噬体发生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   结果:与模型组TG、TC、HDL-c、LDL-c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的ALT和AST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西药组的AL、和AST较中药组增高(P<0.05)。HE染色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滴大小不一,呈中至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水肿严重。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炎症活动计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电镜透射结果显示,正常组未见自噬体,模型组与西药组可见少量自噬体,中药组的自噬体与其他组相比明显增多,且形态也更为典型,存在相当数量的包裹有内容物的自噬泡。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组线粒体明显增多,西药组可见少量线粒体损伤。与正常组比较,NF-κB/P65、YNF-α各组IOD值和灰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NF-κB/P65、TNF-α的IOD值和灰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NF-κB/P65的IOD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造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大鼠模型,大鼠肝脏HE染色及电镜显示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本实验证实了细胞自噬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脂肝方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TG、TC、HDL-c、LDL-c;肝功:ALT、AST。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炎症程度和脂肪变程度;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TNF-α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程度;能够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能够调节非酒精性大鼠肝细胞自噬。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更科学的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更广泛的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利用现代巢式病例流行病学的调查的研究方法,将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数据建立成巢氏病例组,通过观察病人出
目的:对兔股骨头髓内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分析观察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生长情况,对两种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方法及分化能力进行对比,并研究观察酒精对体外培养成
期刊
  目的   运用痰瘀清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其变异性、血液流变学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揭示血压、血压变异性和
目的:研究广西名中医唐农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慢性胃炎的独特经验。首先介绍唐农教授对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的分析,从《内经》原文中,摘要得出人体的气血运行状态、在外的见微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附子汤加减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CRF的机制。方法:①造模及分组:将60只7周龄清洁级,体重在180-220g之间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2只,分别命名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对模型组、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手术的方式建立动物模型,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行第
目的: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基于辨证论治的原理,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从中医医生角度出发,编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临床结局报告量表。以期成为病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