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考察龙眼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2)对龙眼叶抗2型糖尿病活性部位进行筛选及其抗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龙眼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三个因素对龙眼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含量测定。(2)(1)采用渗漉的方式提取龙眼叶得到总提取物,并依次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各极性部位。(2)对龙眼叶总提取物及各极性部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各自的毒性情况。(3)考察各极性部位对高糖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给药28天后,观察记录小鼠的生长情况及体重变化,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对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筛选出龙眼叶抗2型糖尿病的活性部位。(3)考察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药理作用:给药28天后,观察记录大鼠的生长情况及体重变化,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对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酶标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脂各项的含量;采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INS)、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剖取大鼠胸腺计算其重量指数;取大鼠胰腺做HE染色,观察其胰岛细胞的病理变化,通过以上探讨其主要降糖机制。结果:(1)实验得到龙眼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3%,乙醇用量57ml,回流时间83min,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为15.479%,与预测值(15.482%)相差甚微。(2)(1)实验得到龙眼叶总提取物3150g、石油醚部位514g、乙酸乙酯部位504.7g、正丁醇部位677.4g、水部位552g。(2)急性毒性实验得知:龙眼叶水部位具有明显毒性,计算其LD50为740g(生药)/kg;其余各部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计算得到龙眼叶总提取物MTD为101.4(生药)/kg,石油醚部位MTD为888.8(生药)/kg、乙酸乙酯部位MTD为320(生药)/kg、正丁醇部位MTD为316(生药)/kg。(3)抗2型糖尿病活性部位筛选实验得知:龙眼叶总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p<0.05),对小鼠的体重影响不大;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能很好的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p<0.01),改善模型小鼠的体重变化,增强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并对糖尿病小鼠的血脂紊乱情况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龙眼叶正丁醇部位对糖尿病小鼠同样具有降血糖的药理作用,但效果不如乙酸乙酯部位明显;龙眼叶石油醚部位和水部位未见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3)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抗2型糖尿病药理作用研究表明:(1)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能很好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p<0.01),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并能通过升高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浓度,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指数从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程度,对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2)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对糖尿病大鼠有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糖尿病大鼠的胸腺萎缩。(3)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能很好的调节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脂紊乱情况,同时降低大鼠血清中TNF-a和IL-6炎症因子的分泌。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腺病理形态特征也有一定的改善。结论:(1)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方法优化龙眼叶提取工艺不仅提取率高,而且简单可行,可为龙眼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2)龙眼叶乙醇总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糖尿病小鼠均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为后期实验研究作铺垫;(3)龙眼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很好的抗2型糖尿病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与修复胰岛损伤、抑制炎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