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诗意世界与曹雪芹的诗心哲学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作为不朽的文学传奇,为几代读者与学者提供了美学体验、哲学启迪与心灵寄托。从《红楼梦》诗到那些如诗般的生命,都贯穿了曹雪芹对文艺与人生的领悟。在进入小说文本感受其诗性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出乎其外,用哲学的性灵去体贴曹雪芹的诗心。  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从《红楼梦》诗入手,首先从文体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再从叙事角度划分了曹雪芹用以自抒情志和为人物代言的诗,并从曹雪芹的“传诗之意”出发,去体会他在文本中贯穿的诗意精神。第二章展现了《红楼梦》诗意世界的魅力:从大观园到青春生命,无不充满了诗意,而在“非诗”世界的映衬下,《红楼梦》的诗意世界与其中那些“人诗”更显示出可贵的价值。第三章由“诗”及“人”,从曹雪芹的诗学观上升到美学观,论述了他对于诗的情感与诗人心灵的重视,展现了曹雪芹心目当中诗与人的通感,论述了诗才高低不同的诗人在曹雪芹以及宝玉心中的不同位置,并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阐释她们诗中的“谶语”意味产生的原因。第四章贯通了.《红楼梦》诗与曹雪芹的精神世界,结合曹雪芹“未觉之先”和“既证之后”的人生经历,勾画了他作为诗人的形象,展现了他的诗学观、美学观乃至人生观的一致性,揭示他在清诗史上的心灵意义。第五章从诗在中国小说中的传统功用出发,从叙事、审美与哲学的三重视角探索《红楼梦》在诗的辅助下达到的空前成就,展现了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和人文追求,以及他心目中诗意世界的毁灭。第六章论证了曹雪芹如何将诗人与哲人的思维统一起来,呈现出一种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艺术与人生视野,剖析了曹雪芹的诗心哲学与现世的“美”和“情”的关系,以及他寄托其中的情志。第七章由外而内,从曹雪芹对人生的态度转向他对“人诗”心灵的深度思索——他们为何在人世间感到孤独,又何以拥有永恒的灵魂之美。最终展现了曹雪芹诗心审美的奇峭与哲学境界的完满。
其他文献
产量性状是玉米育种的首要目标,但产量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进展缓慢.OsAPO1是水稻中一个控制花序结构的基因,它具有多种功能,既能提高抗倒伏能力又能影响作物的产量.本
该文通过对金氏文本的深入剖析后认为,忧患意识作为金圣叹评点《水浒》的基本文化心态,渗透在基小说评点的方方面面.该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文章分析了忧患意识的历史渊源及
柳如是,一个不应被人忽略的女诗人,她的诗作不仅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颇包盛誉,而且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一反传统对柳如是传奇身世的过分关注,而以柳如是诗
理查德·霍加特与雷蒙·威廉斯和汤普森并称英国文化研究的三大创始人。然而,与威廉斯和汤普森如雷贯耳的大名相比,学界对霍加特这个名字相对陌生,即使在国外,2007年才刚刚诞生了
怎样让教师成为习作教学领域的“巧妇”呢?我有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是做研读教材的达人,架起课内通往习作的桥梁.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生活通往习作的源泉.三是指导
古籍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两周金文中的通假字的使用量较之文献古籍中的要更加惊人。可见,弄清文字的通假对於上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金文用途特殊,流传的稳定性比较
作为唐代诗歌艺术中的一项重要客观存在,诗中之“理”有其审美价值与文学意义。本文从唐诗发展概说、唐诗之理的独特内涵及其多维存在、唐诗之理的审美特点、唐诗之理的审美表
学生兵是战时日本社会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本是在高等教育机关就读的大学生,却被卷入十五年战争之中,踏上战场成为了侵略士兵。而他们对于战争的记录对于今天走近、理解
该文主要研究表示复数的指示代词、数量词、形容词与名词组合成概数短语后,又带上表复数的语缀"们"的用法.文章使用白话小说和现代作品中的大量语言材料,对概数短语的发展变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所倡导语言描写与研究原则为理论指导,结合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用描写语言学和中国传统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境内的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