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山西省的留学活动有了新的发展。从全国整体的留学形势来看的话,山西省是内陆省份,与广东省等沿海地区相比留学人数较少。但是,由于从清朝开始便驰名全国的晋商,以及民国时期山西省工业的发展,使得山西省的有钱人较多。并且,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山西省往日本,美国以及欧洲诸国都派遣的留学生。这些山西的留学生回国后再山西乃至全国各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做出了各种贡献。本论文将留学国家限定在日本,研究山西省出身的留日学生的状况。本文首先从宏观视角出发,考察民国时期山西省留日运动的状况。将民国各年度的留日人数以及相关政策划分为前期(1912年-1927年)、中期(1928年-1937年)、末期(1938年-1949年)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考察,并且对民国时期的留日原因以及留学生的地域分布作出分析。其次,从宏观视角把握了山西省的留日学生状况后,本文选择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从微观视角来论述民国时期山西省的留学生。这三位代表人物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作为官费留学生去往日本,后来成为油画家的卫天霖;自费三次去往日本并且活跃在报业,法学领域的张友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获得日本方面文化选拔补助并且活跃在中日友好交流事业的梁延武。从这三位的经历与足迹中,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山西省留日学生的缩影。最后,对民国时期山西省的留日活动的特点以及贡献进行整体的论述。本文基于国内外的资料,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文献分析法以及实地观察法研究民国时期山西省的留日学生。因为本文是对特定地域留学生的研究,应该可以成为中国留学生史研究的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