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以及关联性大大增强,银行管理者往往运用各种方法向外部投资者传递消息。由于中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改革上市的趋势加强,经营风险也有所提高,上市商业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证明,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进行会计管理中可选择的政策,是商业银行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贷款风险,根据已经发生的贷款业务,判断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提取的银行储备基金。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开始执行,该制度规定,每个会计期末,所有银行都应该充分调查借款人的还款实力以及考虑自身银行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查出不可收回贷款的金额,判断未回收贷款的风险以及回收可能性。如果有贷款减值的客观证据,银行应该根据贷款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化以及“巴塞尔协议Ⅲ"出台执行,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关注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管理。由于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有多重影响和激励作用,所以很多银行操控可自主决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以缓解利润波动,向外界传递企业信息,即企业具有较低的营业风险和良好前景。在另一方面,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股利的变动向外部传递企业的利好消息。而商业银行的股息分派政策通常也具有很强的信号传递作用。同时,商业银行还会充分利用其他成本较低的信息披露渠道(譬如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减轻股利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企业信息。因此,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水平和股利政策的变动都具有传递信号的工具。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水平决策属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而股息股利水平决策属于财务政策的范畴,那么商业银行的这两项政策信号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潜在的联系呢?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信号与股利信号是补偿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将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信号传递问题以及其与股利分配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中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06到2012年为研究区间,实证检验了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股利政策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高管可以在利用会计政策(如: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同时,使用财务政策(如:股利变化)对外传递信号。当管理者预测银行将继续保持高利润时,他们会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水平,以向外界传递企业具有稳定的经营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另一方面,银行的管理者为了减轻不对称信息影响可能会选择多重信号达到最大效率的可能性。这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信号和股利信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