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锡林郭勒—察哈尔战事初探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xnydxl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哲布尊丹巴活佛为首的外蒙古“独立”势力组建“博克多汗政权”之后,就为实现合并内外蒙古,建立一个“大蒙古国”的目标,及时通知内外蒙古各盟旗王公,要求他们响应蒙古独立运动。博克多汗政府见以檄文劝谕内蒙古归顺无大进展,乃决定“将内蒙古六盟二十四部一律荡平”。于是“独立”蒙古军分成五路南下攻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等地与民国军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战争。其目的是以武力驱赶民国军队,将内蒙古统一于博克多汗政权下。南下的博克多汗政府军和驻屯在内蒙古的民国政府军多次激战,至1913年9月蒙古军基本上占领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其后,两军对峙,年底蒙古军开始失利。最后,民国军粉碎了博克多汗政府以武力统一内蒙古的“南进计划”。而这一战争给内蒙古各蒙旗造成了重大影响,使这一历史时期的蒙旗社会极为动荡和混乱。本文试图从蒙古军队对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地区的进攻着手,探讨了外蒙古军队“南进”的背景,并通过分析战事发生、进行的主要过程,总结外蒙古军队失利的原因,同时阐述归纳了战争对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地区产生的种种影响。全文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叙述了外蒙古军队进攻内蒙古时的政治局势,通过分析博克多汗“南进”计划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博克多汗政府“南进”的政治意图及其举措。第二章:主要叙述了锡林郭勒境内民蒙两军间的战事过程,着重理清战争的开始、对峙及结束过程,并以锡林郭勒——察哈尔战场为例,探讨了外蒙古军队南进失利的主要原因。第三章:简要分析了民、蒙两军问的战事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对锡林郭勒——察哈尔等地区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阐述了Word 2000在外源图书编目数据库报表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借助Word2000对外源数据库的读取功能及其强大的文字及表格处理功能,辅助数据库管理软件能更有效、更灵活、更完
针对图书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对多种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提高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强检索功能和时网络时代的广泛适应性和先进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对竞争情报的影响,包括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性、竞争情报的搜集方式及分析方式,并提出了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如合作博弈、开发注意力经济、创新等。
知识经济是当前中国学者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热点。认为用“知识经济”代替“信息经济”没有多大的新意,不能用经济中知识含量的多少确定社会的发展阶段,“知识是未来社会的第一要
20世纪20年代,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面对无政府主义成为当时知识界的显学,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同时又深刻感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胡适,从其实用主义的政治观出发,积
随着国际国内禁毒局势加剧和电子商务兴起,快递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数量不断攀升,“互联网+公安”的警务工作模式对其数据预警的实现提出了必然要求。以实名制快递数据为切入点
<正> 醇类制品在临床应用已有很久的历史,但以往多用于消化道疾病作为消化药。由于近十几年来生化制品的发展,许多重要的、活性高的酶类制剂已被结晶或高度提纯,使之用于皮下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外交涉事件日益频繁。为处理中外交涉的需要,清政府在中央设立总理衙门,地方设立了南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前身为五口通商大臣,始于咸丰十年,结束于
清朝末年,国势衰微,中国军事之落后在甲午战争和庚子国变中暴露无遗,清政府深感“国力忝弱,武风不振”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危害,渴望通过振兴军事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为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