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将火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用作建筑地基填料的工程实例越来越多,相应的分析研究也逐渐增多。传统的处理粉煤灰地基的方法通常比较昂贵,工期也较长,已不太适应现代建设高速度、高效率的要求。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先尝试了用一种新的方法——强夯法来对粉煤灰地基进行处理。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强夯法处理粉煤灰地基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法,也是速度最快的方法之一。 本文在此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包括室内土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等,对强夯之后的粉煤灰地基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将检测出的结果与强夯之前粉煤灰地基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相比较,发现强夯之后的地基的力学性质有较大幅度的增强,完全可以作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持力层。 在论证此种方法的可行性的同时,也得出了强夯之后的粉煤灰地基的一些力学性状和基本力学指标,总结出了它的一些基本规律。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可知,强夯后的粉煤灰的含水量略有降低,孔隙比和压缩系数均变小了,而天然密度、压缩模量、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载荷试验可知强夯后的粉煤灰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夯前提高了约160%,这说明强夯对粉煤灰地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其力学性质明显的增强了。 强夯之后的粉煤灰的孔隙比e仍然大于1。粉煤灰地基经强夯之后,虽然很密实,但其孔隙比e约为1.3,仍然大于1,这与砂性土的特征不符,原因与其微观构成有关。粉煤灰颗粒(玻璃体)是由单珠、连珠体和海绵状不规则的多孔体组成,孔隙较多,很多的这种孔隙是封闭性孔隙,即使是强夯也不能将其压缩。孔隙比大于1是粉煤灰不同于同粒级、同力学性质粉砂的显著特性,所以不宜用孔隙比来确定粉煤灰的密实度。 笔者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认为,可以用重型动力触探击数来间接的确定粉煤灰地基的密实度。得出当重型动力触探击数大于5击时,粉煤灰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达到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要求,可以认为它是密实的。 文中的研究区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土业区内,日常会有大量的大型货车进出,会产生较大的动荷载。强夯之后,粉煤灰地基在本研究区的特定动载条件下不液化,能承受较大的水平推力。笔者在研究区内做过的标准贯入试验等于11 .2击,大于粉煤灰的临界标贯值10,可以推知研究区强夯后的粉煤灰地基不会发生液化。 粉煤灰的强夯加固系数。为0. 55刃.60。根据检测资料获得的强夯加固实际深度与理论加固深度的比值,利用Menard公式,可以反算a司.55司.60,传统认为砂土地基。可取0 .6,此点也验证了粉煤灰与粉砂有相似的力学性质。 当然,目前该方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现在的研究成果仅适用于轻型的,或荷载相对较小的建筑物,而将其应用于荷重相对较大的建筑物时机尚早,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今后应对粉煤灰地基在重要建筑物中如何利用展开研究,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