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汉防己甲素(Tet)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大鼠防治作用,探讨其作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并研讨其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Tet+照射,Tet注射液30mg.kg-1.d-1)、B组(单纯照射,生理盐水2ml.kg-1.d-1)、C组(地塞米松+照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mg.kg-1.d-1)、D组(对照组,无照射,生理盐水2ml.kg-1.d-1),自照射前7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至照射后14天。给药7天后,A、B、C组,给予大鼠全胸单次15Gy照射,照射后第15天及第30天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ELISA检测血清IL-α、IL-6、TNF-α、TGF-β1水平;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肺组织IL-1α、IL-6、TNF-α、TGF-β1蛋白表达。结果:1.病理改变:照射后15天,A组肺泡壁轻度增厚,肺间质轻度水肿,肺泡壁可见少许胶原纤维沉积。B组肺泡壁增厚,肺间质水肿,有炎细胞浸润,肺泡壁及肺间隔见胶原纤维沉积。C组肺泡壁轻度增厚,肺间质轻度水肿,有少许胶原纤维分布于肺泡壁。D组无明显变化。照射后30天,A组肺泡壁增厚,肺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沉积增多,B组肺间质增宽明显,肺水肿严重,可见炎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着。C组肺泡壁增厚,肺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沉积增多。A、C组同期与B组比较,肺泡炎减轻,肺水肿减轻,纤维素样渗出减少,胶原纤维沉积减少。2.细胞因子IL-lα、IL-6、TNF-α、TGF-β1水平:2.1血清IL-1α、IL-6、TNF-α、TGF-β1水平照射后15天,A、B、C组四个细胞因子水平均较D组增高。B组增高较为明显,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表达水平最低,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天,A组表达水平下降,B、C组升高,A、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最高,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肺组织IL-1α、IL-6、TNF-α、TGF-β1表达:照射后15天,A、C组肺组织出现浅黄色颗粒,呈弱阳性表达。B组胞浆内见棕黄色颗粒的阳性表达物,表达强烈。D组弱表达或不表达;照射后30天,较照射后15天表达明显增强。A、C组表达也随照射时间延长而增强,但表达均较B组弱。D组弱表达或不表达。结论:1.汉防己甲素能减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结构的急性损伤。2.汉防己甲素通过减少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的含量,抑制照射后诱发的炎性反应。3.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TGF-β1的表达,具有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