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四大之后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其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地区及非农行业流动。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有利于社会整体生产率的提高及总体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发育以及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尽管政府部门以及一些学者大致认可我国目前仍有接近两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在已经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推进其流动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思考及研究,确定不同因素的具体影响方向及力度大小,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促进其进一步的流动。本文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以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一方面回顾并简要评述了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典理论,另一方面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学者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成果,进而为下文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状况,首先根据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整体趋势将其流动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接着着重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包括流动的数量、形式、国家政策以及其他相关特征。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首先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城镇化水平以及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并根据经济理论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接着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因素的计量模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以及各个影响因素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弹性系数,进而比较了各个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推动力度的相对大小。第五部分政策建议,通过上一章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第一,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贯彻落实及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的培训,以便劳动者能更好应对不同的岗位要求;第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劳动力的就近就业以及向市民的转变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第三,继续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就业弹性大、就业容量大的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