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广泛地观察和深入探访,立足于中国文化,试图在宏观和微观、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典型群体的人际关系分析,量化研究中国人人际关系的互动机理。从当代中国的特有的文化传承,社会心理以及制度结构出发,研究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伴随城市化及现代化,当前城市居民中人际交往是否还存在差序性,人们是否依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交往中情感、信任及责任感;基于地缘关系的社区在城市居民的交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证探讨中国人人际交往有利于发现当前中人人际关系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人们在社会空间中公共参与程度低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家庭团结、邻里互助以及社会安定和谐。
本文通过对家庭私人空间、社区过渡空间以及社会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模式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三类空间人际交往的不同归因取向:即家庭空间中的亲密取向;社区空间的人情取向以及社会空间的道德取向。三类空间人际交往特点具有区隔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区隔性指三类空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延伸性指三类空间的趋向性及社区空间的过渡性。
在情境化空间比较的基础上,本文依据互动类型区分了人际合作,依据行为方式区分了主动性行为和干预性行为,并对上述四类行为进行了情境化空间差异的具体比较和分析。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国人人际间交往行为时往往注重其人际关系的传统性及亲缘关系的重要性,而国内学者则主要从文化角度来讨论中国人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关系取向。因此,深入地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现实状况的研究相结合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