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取向的空间性比较——论中国人交往模式的差序性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88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广泛地观察和深入探访,立足于中国文化,试图在宏观和微观、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典型群体的人际关系分析,量化研究中国人人际关系的互动机理。从当代中国的特有的文化传承,社会心理以及制度结构出发,研究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伴随城市化及现代化,当前城市居民中人际交往是否还存在差序性,人们是否依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交往中情感、信任及责任感;基于地缘关系的社区在城市居民的交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证探讨中国人人际交往有利于发现当前中人人际关系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人们在社会空间中公共参与程度低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家庭团结、邻里互助以及社会安定和谐。 本文通过对家庭私人空间、社区过渡空间以及社会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模式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三类空间人际交往的不同归因取向:即家庭空间中的亲密取向;社区空间的人情取向以及社会空间的道德取向。三类空间人际交往特点具有区隔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区隔性指三类空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延伸性指三类空间的趋向性及社区空间的过渡性。 在情境化空间比较的基础上,本文依据互动类型区分了人际合作,依据行为方式区分了主动性行为和干预性行为,并对上述四类行为进行了情境化空间差异的具体比较和分析。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国人人际间交往行为时往往注重其人际关系的传统性及亲缘关系的重要性,而国内学者则主要从文化角度来讨论中国人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关系取向。因此,深入地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现实状况的研究相结合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式。
其他文献
“三社联动”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开展社区治理与服务。近年来,“三社联动”逐渐成为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出良好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市场本身的调配机制逐渐凸显,个人的职业流动现象也已成常态化趋势。但不同与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所执行的激进转型路线,受国家权力支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突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和谐度评价指标体
社区矫正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在我国农村社区矫正发展过程中,由于市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群众对社区矫正认识不足、参与意识淡薄,因此,出现了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