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资源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种功能,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渐重视,使得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现有的森林资源在质和量上尚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研究森林资源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与各种社会因素存在的相关性,是探索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依存关系的内容之一,也有利于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意味着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地逐步减少、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山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与发展面临压力,森林质量难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能满足区域社会需求。如何找到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营造、保护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是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重点。本研究以山东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山东省调查结果为基础,针对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运用库兹涅茨基本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人均GDP的变化与森林资源消长的关系,并研究了这种影响所存在的滞后性。依据获得的最优模型对2013年至2017年的森林资源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探讨山东省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提高山东省森林资源数量,更有效地开展林业工作,制定科学的林业政策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运用库兹涅茨基本模型,以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山东省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与人均GDP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均分别大于0.9,相关性较强。(2)鉴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体现在森林资源消长上会有一定时间的滞后,本研究还分析了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影响的滞后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对经济发展因素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效应,森林覆盖率的滞后年份为2年,森林蓄积量的滞后年份为7年。(3)通过对山东省森林资源与人均GDP模型分析发现,在森林蓄积量方面表现为:在经济欠发达时,山东省森林资源生长良好,人为破坏少,蓄积增长快;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快速发展,人类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加大了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资源蓄积增长缓慢;在人均GDP达到5000元左右时,逐渐增强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在森林资源的保育上得以体现,蓄积量的增长速度再次达到较高水平;在森林覆盖率方面表现为:森林覆盖率随着经济的增长基本保持一个缓慢稳定的增长速度,实测值和理论值除个别阶段有较小的波动外基本契合,而且这个增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GDP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的边际效益递减,当森林覆盖率增长到某一最大值后,经济因素对其影响可能将会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平甚至会消失。(4)本研究将森林资源实测值与理论值做了对比分析,并对2013年至2017年的森林资源预测。结果显示森林资源实测值和理论值的走势基本一致。预计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17.97%,森林蓄积量达到43799.33万m3。(5)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对山东省林业发展提出了理论性的建议,为林业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希望通过有关林业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追求愿望的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省的林业和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健康的模式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