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肝创伤灶弹性值变化趋势;2、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undElastography)在肝创伤中的诊断价值;3、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肝创伤修复效果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实验一:16只健康新西兰兔,共成功建立30个创伤模型。建模后分别于创伤后5min、30min及60min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测量正常肝组织及创伤灶的弹性值。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肝组织及不同时间点肝创伤灶的弹性值。应用ROC曲线分析创伤灶60min分钟弹性值,最后创伤灶取病理。2、实验二:33只健康新西兰兔,建立创伤模型,即刻与超声引导下注射止血剂进行治疗,共成功建立31个创伤治疗模型。治疗后即刻、1周、2周、4周及8周采用SWE技术测量弹性值。治疗后1周、2周和4周对治疗区域行C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取组织标本,治疗后第8周处死动物取大体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所得弹性值。结果1、第一部分实验:创伤后创伤区域5min、30min及60min弹性最大值分别为(7.44±1.55)kPa、(13.96±2.84)kPa、(17.09±3.32)kPa;平均值分别为(5.43±0.83)kPa、(9.75±1.51)kPa、(12.68±1.80)kPa;最小值分别为(4.10±1.02)kPa、(7.60±1.75)kPa、(9.88±2.02)kPa。不同时间点创伤灶弹性值组内比较(P max=0.000、 F max=108.591;P mean=0.000、F mean=199.704;P min=0.000,F min=86.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标本可见肝创伤灶表面局部隆起,形成血肿;镜下观察可见创伤部位肝包膜破裂,肝组织出血,周围肝组织炎细胞浸润;60min肝创伤灶的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分别为(17.2±4.3)kPa、(11.06±1.33)kPa、(8.34±1.8)kPa;正常肝组织的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分别为(10.68±1.89)kPa、(8.26±1.01)kPa、(6.51±0.77)kPa,两者之间的弹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创伤灶弹性最大值为12.44kPa时诊断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83.3%;平均值为10.05kPa时诊断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6.7%;最小值为7.23kPa时诊断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6.7%。2、第二部分实验:31只兔成功建立CEUS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肝创伤模型。治疗区域即刻、1周、2周、4周和8弹性周弹性最大值分别为(63.05±21.01)kPa、(54.29±13.18)kPa、(41.08±13.29)kPa、(32.09±9.91)kPa和(32.77±9.97)kPa;平均值分别为(46.59±14.32)kPa、(43.31±9.31)kPa、(31.62±9.66)kPa、(25.23±7.66)kPa、(26.57±7.77)kPa;最小值分别为(31.18±10.37)kPa、(28.06±11.24)kPa、(21.57±7.54)kPa、(17.51±7.42)kPa、(16.39±6.69)kP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治疗区域不同时间点的弹性值组内比较(P max=0.000、 F max=19.568;P mean=0.000、F mean=22.865;P min=0.000, F min=13.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HE染色显示治疗后1周、2周:肝窦轻度淤血,治疗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炎细胞浸润;治疗后4周、8周:治疗区域异物巨细胞吞噬反应,周围小胆管反应性增生,间质纤维化;8周大体标本显示大网膜覆盖粘连于肝创伤灶,创伤灶表面可见瘢痕组织形成。结论1、不同时间点肝创伤灶弹性值均与正常肝组织弹性值不同,超声弹性成像可为临床诊断肝创伤提供一种新途径。2、创伤后60min肝创伤灶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均可用于肝创伤的诊断,ROC曲线分析发现其中弹性平均值诊断肝创伤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3、弹性值评估CEUS引导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肝创伤出血的预后效果可靠,为临床评估创伤非手术治疗预后提供一种新的检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