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进程加快,设施栽培面积越来越大,由于设施土地资源重复利用、旱生蔬菜长期连作,化学肥料盲目施用,再加上设施环境的半封闭性,可能会导致设施土壤质地变差,设施土壤盐分和养分积累、土壤酶活性降低等土壤盐渍化问题,从而引起设施蔬菜的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差,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周增辉等(2015)和张娜等(2014)调查研究认为设施水旱轮作可以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化。为探求最佳淹水栽培时间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在同一大棚内以封底塑料栽培桶为栽培装置,设置不同处理及重复,比较了淹水栽培水生蔬菜不同时间对正常设施土壤性质的影响,继而利用盐渍化土壤测定了淹水栽培水生蔬菜40天及断水降渍32天过程中的土壤性质变化,再比较了不同淹水栽培时间及断水降渍过程中的盐渍化土壤性质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淹水栽培豆瓣菜不同时间对正常设施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淹水栽培时间延长,0~20 cm土层土壤EC值、NO3--N、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降幅均较明显;而在20~40 cm土层的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幅较小。本试验在淹水栽培至110天时0~20 cm土层盐分及速效养分含量降幅均较大,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均出现下降。说明在淹水至110天时,作物开始利用下层土壤养分。0~20 cm土层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淹水栽培时间延长逐渐降低,20~40 cm土层的随淹水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36~110天的淹水栽培可促进20~40cm土层脲酶活性和0~40 cm各土层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36~86天的淹水栽培会促进20~40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升高,且对0~20 cm土层的抑制程度较小。说明冬季在正常设施土壤上开展淹水栽培水生蔬菜至110天采收时再断水降渍进行旱作,不仅可防治土壤盐渍化,还可维持土壤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2、2014年夏秋季利用盐渍化土壤测定淹水栽培蕹菜40天及断水降渍过程中的土壤性质变化的试验,结果表明,淹水栽培可显著降低0~10 cm表层土壤EC值、NO3--N含量,而10~40 cm各土层的EC值、NO3--N显著上升;淹水栽培后进行断水降渍,32天后0~10 cm土层EC值、NO3--N有所回升,但与淹水前土壤相比仍显著下降,且土壤EC值接近蔬菜正常生长的临界值500μs·cm-1,10~40 cm各土层EC值较淹水栽培40天后有所下降,较对照均有所上升,在377~440μs·cm-1之间。速效P、速效K含量在淹水栽培40天后0~30 cm各土层均有所下降,继断水降渍32天后又继续下降。0~40 cm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在淹水栽培40天后均有所增加。淹水栽培40天后及断水降渍32天后0~20 cm土层脲酶活性和0~10 cm表层土壤脲酶均显著下降;而酸性磷酸酶活性表层土壤均显著升高。说明夏季淹水栽培水生蔬菜1个多月对土壤盐渍化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3、2015年春夏季淹水栽培蕹菜时间对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土壤及其断水降渍时间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施土壤盐渍化土壤的基本盐分含量不同,最终淹水栽培后盐分降低的程度也不同,土壤EC值在800μs·cm-1左右的轻度盐渍化土壤可在较短的淹水栽培时间后得到缓解,而EC值1000μs·cm-1左右的中等盐渍化土壤则需要较长时间淹水栽培才能得到有效缓解。前期淹水栽培处理时间越长,则断水降渍后盐分随时间延长回升的幅度越小。淹水栽培时间相近,淹水栽培结束时土壤EC值较低的,盐分回升到相同值的时间越长。因此,应用淹水栽培种植水生蔬菜防治土壤盐渍化时,应根据土壤盐分盐渍化程度选择合适的淹水栽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