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中隆高陡构造区与中古隆平缓构造区的川中-川南过渡带,具有区域构造较为稳定、断裂不发育、沉积盖层受到的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弱等特点。大体走向由西南北东方向呈下倾的缓褶单斜,地腹构造发育完整,平缓、无大的背斜圈闭,东部为川东古斜的中隆高陡断褶带,南西与界市场构造相邻,南接螺观山构造,北为大足-安岳向斜,东为西山构造,须家河组主要发育逆断层,在研究区的东北部表现为缓坡形态,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因受川东南中隆高陡构造的影响,使本区南部断层发育,地腹断层多为倾轴逆断层,分布在鼻褶的翼部。断层总体表现为纵向上断穿的断距小,层位少,平面延伸长度不长(图1)。区内须家河组为三角洲—湖泊相沉积环境,储层以河口坝砂体、分流河道为主,地层为一套砂、泥岩互层,岩石类型以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中粒、粗粒石英砂岩及少量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本次研究对象为须家河组二段,以储层预测研究为核心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通过建立的单井相分析及连井的储层对比认识了HBC地区的典型井在须二段主要储层发育在上部须二段本身孔隙性、连通性较好,储层单层厚度较大,可以形成连片的孔隙型储层。2、以地震、地质及测井相互结合为核心思想,通过储层替换、合成记录正演等地质与地球物理互馈结合的手段进行了储层地震反射形成机制的研究,建立了须二段两种有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一类为:低频率、强振幅、同相轴下拉的特征;另一类表现为:视频率高、平行-亚平行反射,须二上段内部连续反射中振幅相对较强部位。3、通过反演剖面与实钻对比,认为改进的模拟退火反演方法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较好,完成了全区伽玛反演、速度反演以及孔隙度反演,分析了储层在剖面上的展布特征,可以作为井位选取时的参考依据。4、本次裂缝预测采用了基于叠后地震数据的相干检测技术、不连续性检测技术、应力场模拟技术、微断裂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得到的结果基本趋势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叠后预测技术对大型断裂系统较为敏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5.流体检测方面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高频衰减技术、低频增量技术,通过对泥岩的过滤,消除泥质因素影响,得到了须二段的流体发育特征。6.建立的产气井识别模式,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参考依据:靠近断层的微裂缝结合高孔隙储层发育有利于形成油气藏;储能系数高有利于形成工业油气藏;微裂缝发育有利于形成工业油气藏;烃类检测富集区指向工业油气藏的有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