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觉及味觉嗜好性在动物的食物选择和摄食行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参与了维持机体的营养平衡的过程,而小肠运动则在食物的消化、吸收方面意义重大,味觉及味觉嗜好性和小肠运动共同参与了摄食、消化、吸收等活动,它们在这些活动中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实验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以蔗糖为条件刺激(CS),腹腔注射LiCl为非条件刺激(US)建立味觉厌恶学习(CTA),改变大鼠的味觉嗜好性,从小肠推进率、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和脑内核团FOS表达的情况三个方面,观察味觉及味觉嗜好性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实验分为三个部分:(1)味觉厌恶学习对小肠推进率的影响。(2)建立味觉厌恶后,甜味和苦味刺激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影响。(3)建立味觉厌恶对脑内核团c-Fos表达的影响。
结果:
1.给予蔗糖刺激时,CTA组大鼠小肠推进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小肠推进率降低;在CTA组大鼠中,给予糖刺激的大鼠小肠推进率明显低于给予水刺激的大鼠。
2.给予正常大鼠蔗糖刺激时,切断迷走神经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的。
3.建立CTA后的大鼠,口腔内给予蔗糖刺激或奎宁刺激时,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在刺激后即刻、刺激后30min、刺激后60min都比正常组有所增加。此外,无论是对照组大鼠、CTA组大鼠,在口腔内给蔗糖刺激后即刻、刺激后30min、刺激后60min,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都有增加的趋势,只是刺激后60min有所降低。
4.无论是在CTA组大鼠,还是在对照组大鼠,蔗糖刺激和奎宁刺激相比,两者对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均无显著差异。
5.给予蔗糖刺激后,CTA组大鼠在SON和DMV内FLI神经元的表达较多,且表达远高于正常组大鼠;而且味觉厌恶建立后,蔗糖刺激和水刺激引起的SON核和DMV内FLI神经元的表达也有差异,蔗糖刺激引起的FLI神经元的表达要高于后者。
6.迷走神经切断后,同样给予蔗糖刺激时,CTA组大鼠在LH、DMV和SON内FLI神经元的表达较少,且表达远低于正常组大鼠。
结论
1.建立味觉厌恶对小肠运动有抑制作用,提示味觉嗜好性对小肠运动有影响,而且味觉厌恶引起抑制作用是与条件刺激(蔗糖)成对应关系的,味觉刺激引起的小肠蠕动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及体液调节有关。
2.在电生理实验中,CTA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高于对照组的大鼠,提示味觉及味觉嗜好性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对小肠运动进行调节的,放电至能持续60min,表明味觉及味觉对小肠运动的调节中还有体液调节的参与。建立CTA后,苦味刺激与甜味刺激在味觉信息与内脏信息的整合作用效果类似,两者对迷走神经的调节趋于一致。
3.CTA大鼠在SON和DMV内FLI神经元的表达高于正常组大鼠,而切断迷走神经后,表达却低于正常组大鼠。提示味觉及味觉嗜好性是通过DMV发出的迷走神经对小肠运动进行调节的,而且这个过程还有体液调节的参与。CTA建立后,迷走神经在内脏信息向脑内传递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而且迷走神经的切断使味觉失去了对小肠运动调控的主要通道。
4.味觉嗜好对小肠运动有影响,其中建立CTA抑制了小肠运动,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实现的,但具体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