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由于对货币非中性功能的论证和认识上存在不足,现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存在重大缺陷(包括凯恩斯理论和目前的主流理论),使之难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以经济结构问题为核心的十大难题。这些理论缺陷之所以迟迟未能纠正,与宏观经济和货币理论研究的经济模型缺陷、分析方法问题、研究方向误区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构建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经济模型——拥有过剩产能的产销均衡经济体,运用全新的经济研究方法——情景推演法,通过不同情景下的货币投放推演(避开了从货币需求研究入手的传统思路),成功地完成了对货币非中性功能的存在性论证,并对其存在机理作了全面的解释。论文分别站在生产者、调控者、消费者、借贷者角度,阐述了导致货币非中性的四种机理,即微观价格刚性、整体价格刚性、宏观吉芬现象、负债刚性效应。对情景推演的过程和结果作分析时发现,货币的供给结构对经济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总量扩张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论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和机理,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财政赤字运用的重要性,包括理论合理性、理论必要性、实务可行性(第五章)等,这是本论文在理论方面最有现实价值的核心成果。论文接着讨论了经济扩张的原理和约束,阐述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机理和对策,以及自然经济体系和信用经济体系两种体系的概念和差别(第六章第五节),提出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稳态和原动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运用经常性财政赤字驱动服务业增长的必要性和机理。论文还讨论了货币存量对经济的影响,指出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存量大的负面结果一般是服务业昂贵和资产价格泡沫,前者对中国还很遥远,后者则是现实的问题。论文指出,要评估经济系统内的货币存量是否过大,应结合房地产价格、服务业价格和汇率的坚挺综合分析。文中分析了发达国家服务业昂贵的原因,以及资产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和对策,并讨论了多币体制下货币非中性功能的分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非中性功能的退化现象。在政策建议方面,论文对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诊断,认为我国在货币投放方面存在“增量偏大、存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突出问题,指出造成我国经济结构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性货币投放不足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贡献率是其他诸因素的4-6倍),矫正这种缺陷的关键是要增发国债、扩大财赤。文中运用货币非中性原理提出了科学评价国债发行风险与效益的方法,论证了增发国债扩大经常性财政赤字的可行性,分析了我国国债余额的中短期规模需求和其他重要的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寓经济结构调整于经济扩张的原则和核心解决方案——这是本论文在实务方面的核心成果,为破解我国经济面临的十大难题提供了思路。鉴于货币非中性功能论证和认识上的突破,论文对目前的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作了初步的理论整理和修正,尝试性地提出了与货币非中性功能有关的38个推论,作为引玉之砖,希望在经过师友的批评和指正后,能为我国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防御,以及我国的福利政策、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微小企业政策、劳工保障政策等领域的改革设计提供参考。在论文第六章中,还对与货币非中性功能认识与运用有关的宏观经济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比如静态分析法的误区、推行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微观主体与国家主体财政预算的原则、经常性财政赤字的规模上限、物价基本规律、劳工者保护与就业、对美国贸易逆差的看法、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效应、技术进步与资本形成的关系,计划与市场、国债、公债与私债的差别、金本位制不可行的原因、加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福利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与设计原则、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等数十个问题,其中包括对论文部分观点的补充和阐释。本文在宏观经济理论的多个方面作出了理论探索和思考,涉及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方法、模型构造等。最大的探索是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财政赤字的功能和运用,指出国内经济学界对财政赤字的关注偏限于债务风险,对其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论文认为,货币的投放渠道对经济系统的收入结构、财富结构和信用结构有着重大影响,这是货币非中性功能的微观表现。财政赤字作为财政性货币的投放,对于经济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扩张是十分重要的。在一系列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人口大国需用财政赤字驱动服务业发展的重大论断,指出运用得当的经常性财政赤字的驱动效果更好,并提出了确定经常性财政赤字规模上限的标准。本论文的正文共分六章(除导论外),前三章是货币非中性功能的论证部分,包括存在性、存在机理、作用机理三方面的论证和阐述;后三章是货币非中性功能的应用部分,包括理论整理、政策建议、经济解释三部分。整篇论文形成了严密而完整的体系。导论部分对论文的起草背景、文献、研究成果等作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