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及弧后特性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直流系统成为新能源能量输配用的首选。直流开断设备是构建直流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承担系统控制与保护多重任务,直流断路器开断性能对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直流真空断路器这一直流故障开断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手段,开展直流故障开断保护与调控机理研究,换流回路拓扑与参数、换流频率与线路阻抗对开断性能及动态绝缘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及直流真空断路器实验平台的搭建与不同线路参数下直流开断弧后介质恢复的影响机理研究。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调控方法研究。基于连续过渡模型、金属蒸气粒子流体模型,建立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介质恢复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真空介质恢复动态过程;建立宏观线路—微观弧后参数物理数学模型,结合重击穿判据,研究介质恢复各阶段主导因素以及线路参数对燃弧行为的影响机理。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实验研究。结合电弧图像技术及实验参数对捕捉到的中频下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电弧动态行为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机构特性与电弧特性相耦合,定量分析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两模块间电弧时空响应及影响因素。通过时序控制模块对各模块间配合进行调控,研究不同间隙下真空电弧零区动态行为、断口间电弧能量分布、弧后动态介质恢复以及电压分布。双断口非同期动作时开断性能差异性与弧后介质恢复特性影响机理研究。建立双断口非同期开断物理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间隙差异下,电弧能量分布、金属蒸气粒子密度等对弧后鞘层发展速度、新阴极表面电场强度与功率密度。研究表明,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电弧及弧后特性差异本质为间隙差异,且导致断口间电弧能量、带电粒子、金属蒸气粒子、动态绝缘能力及弧后电压分布不均。双直流真空断路器容错性与开断性能研究。建立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典型参数下非同期开断差异临界值。研究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同步开断性能以及间隙差异下的临界值。研究表明,临界值与开断电流值,反向电流投入时间呈正相关。通过对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拓扑结构、电弧特性、开断性能及介质恢复能力的实验与仿真计算,提出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延时开断极限值概念;改变拓扑参数及机构特性可增加其容错性,以提高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的开断能力和动态绝缘能力,为直流真空断路器向大电流、高压电等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聚四氟乙烯(PTFE)由于具有优异的不粘性、耐热性、自润滑性和耐蚀性等特点被广受关注。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粘结性差,且基体内分散程度低,因此在制备涂层的过程中难以跟金属基体牢固的结合。为了提升聚四氟乙烯的粘结性和涂层的耐蚀性能,本文探讨了聚酰胺酰亚胺(PAI)含量对PTFE不粘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硅烷预处理对涂层结合强度与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硅烷膜中添加氧化石墨烯(GO)和功能化氧化石墨烯(f
由于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会形成大片的废墟,这些情况会给灾后救援带来很大困难。机器人协助救援成为一种比较高效且安全的救援形式。蛇形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移动机器人,它细长的身体能深入狭隘空间,质量小且在机械本体上分布均匀,能够适应疏松路面等恶劣环境。蛇形机器人具有超冗余自由度,使其运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很高。因此蛇形机器人比较适合协助救援。蛇形机器人在实际的灾后救援任务中往往需要
学位
期刊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SF6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GIS)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合式电气装备,其整机动静态绝缘性能取决于其统一系统内各组成元件及电气连接组件间绝缘性能的共同作用,以及全生命周期电、磁、热、力与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伴随GIS系统运行过程中复杂物理化学变化,其服役周期绝缘能力不可避免存在退化与劣化的演化,传统静态绝
电力机车用高频变压器、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等电磁设备的铁心材料通常是由电工钢片、非晶合金、纳米晶体等磁性材料组成。随着铁路接触网工作环境不断复杂化,各类电磁设备铁心材料更加频繁地工作在谐波、高频等非标准磁化条件下,引起铁心损耗增加,振动噪声增大,运行效率降低。由于缺少非标准磁化下电工钢片复杂磁特性的实验数据,目前仍广泛采用交变磁化曲线和损耗数据近似评估产品电磁性能,精度有限。为实现非标准磁化下铁心
隔离开关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切合空载短母线时,触头间隙会发生数十次的电弧重复击穿现象,引起线路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VFTO具有幅值高(最高可达3p.u.)、波前陡(3~100ns)和频率高(可达100MHz)的特征,是衡量GIS及其临近电气设
伴随着新能源和配用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发电装置、柔性可控负荷等有源设备广泛接入配用电系统中,配电网由无源电网向着有源电网演化,系统拓扑和负荷分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随之提升,对系统的抗毁性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系统抗毁性研究难点和关键问题出发,以无源配电网向有源配电网演化过程中拓扑演化与动态负荷分布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源配电网时空演化模型、自组织临界状态变化机理、抗毁性的混沌特性等研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