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进行的课程改革,其目的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社会发展型人才。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教学目标之一,以此提醒着各学科教育工作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中学阶段,根据化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的知识特点、化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广泛地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并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获取学问、收获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独特性,使得在落实和测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如何去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问题都需深入思考,以期望最终能做到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整合。本论文研究分两个层面进行: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分别对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去具体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第一部分:对初中义务教育化学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设置开展分析。第二部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得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在贯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方法。第三部分:以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的有效且可行的详细方法。具体的方法: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材;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四、做好教学设计;五、开展课外活动;六、评价与反馈;七、教师的教学风格。第四部分: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措施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并列举教学案例。第五部分: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并结合学生的成绩。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其可操作性。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化学学科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且能够间接地帮助学生学习化学,提升化学成绩。也因此说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广泛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