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过渡方式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发酵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00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应激期内不同饲粮过渡方式对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血清应激指标、炎症指标、肠道屏障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48只健康、体况相近的45日龄湖羊羔羊(公母各半),羔羊45~59日龄随母哺乳,并补饲羔羊料,在52日龄根据体重(15.58±2.45)kg、性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公母各半)。在60~75日龄:Ⅰ组(随母哺乳+羔羊料),Ⅱ组(60日龄断奶,饲喂TMR),Ⅲ组(60日龄断奶,饲喂50%TMR+50%羔羊料)。羔羊59日龄记为试验第0天。试验期间记录羔羊采食量,在第0、7、15天于晨饲前称重,在第0、3、9和15天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和血液。在第-7、3、9和15天,每组选取4只羔羊固定笼饲养进行消化试验,预试期4天,正试期3天。结果显示:①饲粮过渡方式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在0~7天,Ⅰ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和Ⅲ组羔羊料重比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在8~15天,Ⅰ和Ⅲ组羔羊ADG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羔羊DMI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Ⅰ和Ⅲ组羔羊料重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②饲粮过渡方式对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1)在第3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脂肪(EE)表观消化率(P<0.05),Ⅱ和Ⅲ组E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在第9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P<0.05),Ⅱ和Ⅲ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第15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干物质(DM)、总能(G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P<0.05),Ⅰ组DM和G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Ⅱ和Ⅲ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2)Ⅱ组羔羊各时间点DM、CP、EE、GE、Ca、P、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变化(P<0.05)。Ⅲ组羔羊各时间点EE、NDF、ADF和Ca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变化(P<0.05)。③饲粮过渡方式对羔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1)在第3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pH、乙酸/丙酸(P<0.05),Ⅱ和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瘤胃乙酸/丙酸显著低于Ⅲ组(P<0.05)。在第9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pH、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Ⅱ和Ⅲ组瘤胃pH、乙酸/丙酸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瘤胃乙酸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瘤胃丙酸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和Ⅲ组瘤胃丁酸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在第15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瘤胃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Ⅱ和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和Ⅲ组瘤胃丁酸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瘤胃乙酸/丙酸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2)Ⅰ组羔羊各时间点瘤胃丁酸浓度有显著变化(P<0.05)。Ⅱ组羔羊各时间点瘤胃pH、乙酸/丙酸有显著变化(P<0.05)。Ⅲ组羔羊各时间点瘤胃pH、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有显著变化(P<0.05)。④饲粮过渡方式对羔羊血清应激指标、炎症指标、肠道屏障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1)在第3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血清皮质醇(COR)、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白细胞介素-1β(IL-1β)、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ET)含量(P<0.05),Ⅰ组血清中COR、AST和D-乳酸含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Ⅱ和Ⅲ组血清CK、IL-1β、TNF-α和DAO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血清ET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在第9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血清干扰素-γ(IFN-γ)、D-乳酸、DAO、ET、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Ⅱ组血清IFN-γ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Ⅰ组血清D-乳酸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和Ⅱ组血清DAO活性显著高于Ⅲ组(p<0.05);Ⅲ组血清ET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Ⅰ组血清中IgA、IgM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在第15天,不同饲粮过渡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AST、TNF-α、DAO、IgA、免疫球蛋白 G(IgG)和IgM含量(P<0.05),Ⅰ组血清LDH活性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ALP、TNF-α、IgG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血清中AST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血清DAO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Ⅱ和Ⅲ组血清中Ig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Ⅰ和Ⅲ组血清中IgM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2)Ⅰ组羔羊各时间点血清中ALP、IgM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Ⅱ组羔羊各时间点血清中 COR、ACTH、AST、IL-1β、TNF-α、IFN-γ、D-乳酸、DAO、ET、IgA、IgG和IgM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Ⅲ组羔羊各时间点血清中COR、ALP、IL-1β、D-乳酸、DAO、ET和IgA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断奶应激期内不同饲粮过渡方式对羔羊断奶应激影响较大。羔羊在哺乳期补饲羔羊料的基础上,断奶后饲喂50%TMR+50%羔羊料可以缓解断奶应激,更有利于羔羊瘤胃发育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提高生长性能。
其他文献
附着胞是玉米大斑病菌重要的侵染结构,附着胞黑色素化是其成熟的重要标志。DHN黑色素是玉米大斑病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其合成途径受多种酶共同调控,其中小柱孢酮脱水酶可以将小柱孢酮脱水形成三羟萘,也可以将柱孢醌脱水成为二羟萘,在黑色素代谢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玉米大斑病菌中究竟存在几个StSCD基因以及它们各自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还尚未可知。本研究利用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Et28A的全基因组数据,获得S
学位
基于原创性靶标的先导优化是新型除草剂创制的关键,本课题组前期发现了除草剂潜在作用靶标转酮醇酶,并基于该酶的分子设计发现了具有较好除草活性的吡唑嘧啶氧类化合物4u。本论文以化合物4u为先导,开展其结构优化研究。将化合物4u先导结构中的B和C环分别采用缩氨基脲基团、磺酰基基团进行合理替换衍生,设计、合成了吡唑缩氨基脲类和吡唑磺酰基类2个系列,共计35个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保留4u结构骨
学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夜蛾科Noctuidae,是一种世界性重大迁飞害虫,于2019年1月在中国首次发现。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以“玉米型”为主,对我国玉米产业的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该虫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可取食76科353种植物,但大多数植物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对中国特色作物。金银花
学位
充足的能量供应是泌乳早期奶牛维持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动物饲粮中添加脂肪(酸),可提高生产性能,但发挥的效果与脂肪酸添加水平和组成密切相关。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PA与OA的添加比例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奶牛饲粮中脂肪酸组成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胎次(2.39±0.20胎)、体重(668.3±20.1 kg)、体况评分(3.29±0.06)、产奶量(47.9±1.
学位
本试验采用肉鸡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模型,研究了白藜芦醇(RES)对LPS刺激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为RES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缓解肉鸡免疫应激提供可行的办法。采用2(生理盐水或LPS)×2(0或400 mg/kg RES)双因素试验设计,选用240只1日龄健康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为CON组(基础日粮)
学位
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Lewis,1879)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重要农林害虫。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部分地区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农业模式的改变,其对部分农作物的为害有明显加重趋势。据悉,该虫已对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和传统农作物种植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摸清该害虫在我国的群体结构和谱系地理格局,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爆发成灾,并对未来可能成为其重点为害的区域做出预警。本文使用
学位
本试验在平衡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及半胱氨酸的前提下,通过研究不同蛋白水平的玉米-豆粕、玉米-豆粕-棉粕及玉米-豆粕-花生粕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血清生化指标及含氮物质排放的影响。探讨不同蛋白源低蛋白日粮在蛋鸡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降低含氮物质排放的效果,并确定不同类型日粮的适宜蛋白水平,为降低蛋鸡饲料成本及降低氮排放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健康、产蛋
学位
颗粒细胞是影响绵羊卵泡发育的关键因素,miRNA通过控制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绵羊的繁殖性能。绵羊体内血糖浓度为1.5-4 mmol/L,采用葡萄糖浓度为17.5 mmol/L的DMEM/F12培养基体外培养的绵羊颗粒细胞周期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相关基因发生了改变,推测培养基中高浓度葡萄糖对细胞周期产生了影响,首先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培养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利用CCK-8、EdU、划痕实验、
学位
本论文旨在研究日粮中β-胡萝卜素添加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一研究β-胡萝卜素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日平均产奶量42.4 kg/d、平均胎次2.7胎、平均泌乳天数41.3 d的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5头牛。其中对照组(CON)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Ⅰ(CAR200)、处理组Ⅱ(VA+CAR200)和处理组Ⅲ(VA+CAR
学位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枣粉对育肥期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瘤胃发酵指标、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屠宰性能、肉品质、肉风味物质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型良好、体重相近(524.34±37.68 kg)、健康无病的荷斯坦奶公牛10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个重复。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和Ⅳ组依据等能等氮原则配制分别含有5%、10%和15%发酵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