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成为了一项新型服务产业,但由于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市场高度分散,我国的物流行业总体水平偏低,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的情况十分突出。2009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2010年,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我国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其中“智能物流”作为开展研究的十大行业之一,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物联网不仅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切入点,也是电信运营商服务转型的方向。作为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如RFID、传感器、摄像头等)收集车辆及其运载货物的相关信息,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车与车、车与货、车与监控中心的相互连接,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物流运输。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结合作者近年实施“智能物流应用”项目的经验和体会,对“智能物流应用”相关的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包括RFID、视频监控、定位、WCDMA网络、集群通信等,以期为不同场景的“智能物流应用”提供更适合的技术组合。对于商用系统,还需要在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地平衡系统的功能、性能与一次性投资、后期运营成本的矛盾。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深入分析了物流行业相关数据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仔细研究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物联网、智能物流等相关领域的政策和课题,并对国内物流信息化的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2)根据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从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对“智能物流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详细阐述了各种技术和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性能分析、适用场景等。(3)结合某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详细论述了如何设计一个智能物流系统。特别是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限制下,如何进行技术方案的折衷,以达到较理想的系统性能。其中,详细介绍了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化解集群调度中“一对多语音通话”的难题,而不影响客户体验。这个创新性的办法在类似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借鉴。(4)在系统投入商用后,认真分析了客户的使用反馈,对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对于一个“智能物流应用”商用系统,把握客户的真正关注点,不仅仅是系统性能,还包括通信流量、耗电量、信息存储量等涉及运营成本的现实问题。最后,全面总结了在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了类似的物流信息化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