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连接大陆和海洋的重要动态过渡带,为多样化海洋真菌提供了必要的栖息之地,红树林真菌是海洋真菌的第二大生态类群。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存在于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不引起宿主植物体组织发生任何病变的真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代表了真菌的多样性,影响着生态系统其它物种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了探明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本试验采集广东湛江市高桥镇红树林中6种常见树种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枝条和叶片进行红树林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并取得了如下主要试验结果:1.从6种红树林植物叶片和枝条960个组织块分离培养中,共分离鉴定内生真菌38种336株。其中产孢菌株139株(41.37%),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为16种;不产孢196株(58.63%),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划分为34个形态型,并依据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22种。其中Pestalotiopsis、Phomopsis和Phyllosticta是6种红树林植物优势菌种,分别有67株、30株和56株。所得内生真菌均为子囊菌,其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20种,占52.63%;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15种,占39.47%;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仅3种,占7.89%。发现一个国内新记录种Aspergillus stellifer。2.在树种水平上,6种红树林植物中内生真菌总定殖率差异明显(37.5%~79.4%);组织水平上,除海漆外,其他5种红树林植物枝条内生真菌定殖率显著高于叶片。3.红树林内生真菌表现出明显的宿主和组织专一性,如弯孢霉(Curvularia)和茎点霉(Phoma)只分布于海漆枝条,棒孢霉(Corynespora)和Neodevriesia只分布于红海榄枝条,脉孢菌(Neurospora)和Stenella musae只分布于红海榄叶,Nodulisporium只分布于木榄枝条,Coniochaeta ligniaria只分布于白骨壤叶,Medicopsis romeroi只分布于白骨壤枝条。4.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宿主和组织水平上差异明显。内生真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宿主水平上由高到低顺序为:白骨壤(2.07)>红海榄(1.91)>桐花树(1.64)>秋茄(1.55)>海漆(1.45)>木榄(1.29)。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枝条>叶片。内生真菌物种数随样本数量增加而上升,进一步说明红树林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5.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分布与宿主植物,器官类型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红树林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对于深入阐明红树林植物与内生真菌相互关系以及内生真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