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能源特点和技术水平,决定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必须以火力发电为基础。而煤电产业之间围绕着电煤供求所产生的矛盾也愈发突出,煤电矛盾不仅给煤电产业的和谐发展及煤电产业链的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自1993煤炭市场化改革以来,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在煤炭供应环节就一直冲突不断,集中体现在发电用煤的交易价格上。但这种冲突在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的价格都由政府制定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煤炭市场的价格结构为“横向价格双轨制”,这种政策虽然保障了煤电产业交易的顺利进行,但却造成了煤炭行业的严重扭曲。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的大大增加导致了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电双方的矛盾也随之凸显出来。自从2002年中国煤炭与电力产业之间的矛盾被激化以来,双方冲突不断,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政府多次出台政策试图缓解或解决这一矛盾,但收效甚微。其集中表现就是煤电产业在每年的煤炭衔接会上就电煤价格难以达成一致。本文认为,煤电产业间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电价格的“双轨制”即:“市场煤”和“计划电”。中国煤炭的价格基本实现了市场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和电力的需求都在逐步增加,而中国发电是以煤炭为主要原料,这又进一步导致对煤炭需求的增加,最终导致煤炭的价格逐年上涨,但政府的管制使得电价不能够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而上涨,发电企业由于发电成本的上升面临亏损,因此减少生产甚至不生产,“电荒”问题由此产生。针对此问题,国家推出了包括煤电价格联动在内的多项措施。而国外对煤电产业间纵向关系的研究表明,纵向一体化或煤电联营是解决煤电矛盾的较好措施,而中国也于1990年批准伊敏煤电联营项目正式立项,是中国第一家煤电联营试点项目,并取得了成功。本文对中国煤电两大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明确了由于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及发电企业的技术特征等原因决定了煤炭是发电企业的主要投入品,因此,电煤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而这是煤电产业间冲突集中在电煤价格的基础。本文通过纵向交易的相关理论,对中国煤电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煤电冲突产生的机理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中国煤电产业的现状以及转轨时期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指出了煤电冲突的原因在于纵向价格的双轨制。这种价格体制是中国经济转轨期所特有的,它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改变,需要政府采取行动进行干预。因此,本文对中国缓解煤电产业间的冲突所采取的政策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针对煤电价格联动及煤电纵向一体化。指出了政策的优点及弊端,在考虑了可实施性,中国实际状况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纵向一体化是当前国情下的较好措施。这从伊敏模式的成功就可以得到证明。通过借鉴国外煤电联营的成功经验,在明确伊敏模式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中国实行煤电联营的可行性,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良好优质的电力供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煤电产业均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煤电产业冲突的解决对提高煤电产业链整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些都要求政府在解决和缓解煤电矛盾方面发挥其作用。通过对相关政策的深入研究,必然会促进国家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推进理沦和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产生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