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胰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95%,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且在全世界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临床病人发现时多为晚期,而且手术切除率低。到目前为止,CT仍是诊断胰腺疾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imaging)已应用到多种组织器官多种疾病的检查,尤其是64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扫描速度快,采样点密集,使灌注成像数据更加准确。因此,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得深入探讨。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特征。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116例患者行胰腺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正常对照组55例,无胰腺病史。胰腺癌61例,其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余47例胰腺癌为综合临床、影像资料及随访证实。2、检查方法(1)常规平扫定位:64层螺旋CT(SOMATOM Sensation 64,Siemens,Germany)常规平扫,选取正常胰腺或胰腺癌病灶的最大范围(必须包括腹主动脉)。(2)胰腺灌注扫描:高压注射器(使用套管针)肘前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欧乃派克300mlI/ml)50ml,注射流速为5.0ml/s。对所选定层面进行连续同层动态扫描,具体扫描序列如下:准直器宽度7.2mm×4层,扫描一周时间为1s,共扫描70s,获得280幅图像。电压100KV,电流80mA,矩阵512X512,扫描视野(fieldof view,FOV)26cm。3、影像学诊断依据Hemrick的胰腺癌CT4期分期法,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单独诊断,将61例胰腺癌病例进行分期。4、灌注数据及图像分析灌注数据传输到西门子syngo工作站,应用Body PCT(Siemens,Germany)软件处理数据,腹主动脉作为供血动脉,测得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peakenchancement,PE)、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及渗透(permeability,P)。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各组数值采用均值±标准差,两组样本间的各参数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BF、BV、PE、TTP及P的平均值分别为150.30±51.55ml/100ml/min、26.02±11.93ml/100ml、56.62±11.17Hu、23.99±5.06s、24.86±15.72ml/100ml/min;胰腺癌组BF、BV、PE、TTP和P的均值分别为47.94±27.25ml/100ml/min、11.85±7.40ml/100ml、32.04±9.40Hu、55.50±9.40s、61.92±28.31ml/100ml/min。胰腺癌组织的BF、BV及PE明显小于正常胰腺组织,而TTP及P明显大于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的灌注参数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配对t检验对46例胰腺癌病例的癌组织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值的配对资料进行分析,证实胰腺癌组织的BF、BV、PE明显小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而TTP及P明显大于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各灌注参数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各灌注参数值问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血流灌注参数中的BF、BV和P值随着Hemrick的CT分期增高而明显增加,BF、BV和P与Hemrick的CT分期成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胰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方法可行,灌注数据获得简单快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胰腺组织血流灌注变化,无创性地辅助诊断胰腺癌。2、胰腺癌的血流灌注参数中的BF、BV和P与Hemrick的CT分期呈正相关。3、胰腺癌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有助于胰腺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