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是创新的微观主体,而创新又是企业提高其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从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比例来看,我国企业整体的研发投入仍是偏低。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认为公司治理制度不合理及管理层的能力和素质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作为与研发投入有最直接联系的资金,包括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受限制程度等,定然也会对研发投入水平的高低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国内并没有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应有的研究。 本文首先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研发投资的特殊性分析了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然后运用技术进步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来说明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结合我国企业的研发投资和企业绩效现状,以及在现有文献对研发投资与绩效的相关性并没有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本文从融资约束的角度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自由现金流理论对研发投资的不同经济后果作出了理论解释,认为研发投资本身并不能直接提高企业绩效,必须对企业的研发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监督、明确职责等才能发挥其促进作用。当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时,经营者对于内部资金的使用更为谨慎,更加注重研发的效率,最终提高研发的效果,提升企业绩效。最后选取了在2009-2013年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度非常高,研发资金高度依赖企业内部现金流的充足性,存在着融资约束的问题。(2)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与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强时,其在研发项目方面的投入越少。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了资金的短缺是导致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3)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在当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呈现正相关,呈现出滞后性,且滞后一期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影响最大。融资约束在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影响方面相当于一个“扩大增幅器”。(4)研发投资与企业经济增加值直接存在现在的正相关关系。高融资约束组的研发投入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程度要优于低融资约束组,即融资约束加大了这种正向作用。为此本文认为虽然融资约束降低了研发投资的数量,但是并不表示就一定会降低研发绩效。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得到了四个政策启示:(1)加强内部资金的积累,建立资金储备制度。(2)建立配套的研发资金外部融资机制。(3)充分披露研发项目信息,加强披露情况的监管。(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研发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