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行政执法这个既具理论性又包含极强实践性的课题,长期受到理论界的关注与研讨,但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及其制度架构问题却较少有人关注该问题。为了使公安行政执法能够在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内进行,需要强化对执法的监督与违法执法的问责,而如何启动监督与问责机制,对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进行评估是作为衡量整个执法效果优劣的重要手段,也是作为启动监督与问责机制等程序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是指对公安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内容,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进行的评价、检验、批评、量度与分析。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标准是有关主体对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准则与尺度。评估标准是整个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估工作开展的首要环节。公安行政执法效果的评估标准大体上可以包括四个主要的标准,即合法性标准、合理性标准、程序性标准与技术性标准。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标准确定之后,就进入评估的实施阶段,评估的实施首要的则是评估活动的启动主体,只有启动主体启动了评估程序之后,整个评估活动才能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基于启动主体性质的不同,启动主体包括效果评估的内部启动主体——政府主导的评估模式;效果评估的外部启动主体——社会主导的评估模式;效果评估的混合启动主体——由政府授权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模式。在评估对象的选择上,首先明确评估对象的范围,其次确定评估对象选择的标准——可评估性,具体包括评估的有效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在确定了效果评估的标准及其设定原则、明确了效果评估活动的启动主体与对象选择及其标准之后,评估活动就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执法效果的评估实施阶段主要分成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是公安行政执法信息的采集阶段;第二个步骤是公安行政执法信息的分析与论证阶段;第三个步骤是形成执法效果评估报告。最后是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案,问题包括执法规范化问题、行政不作为问题、程序规则的缺失问题,优化方案主要是责仟机制的完善与监督机制的健全。在结构安排上,文章主体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机制范畴的界定。第二部分是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标准选择问题。具体包括合法性标准、合理性标准、程序性标准、技术性标准等。第三部分是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启动主体与对象选择,启动主体分为内部启动主体、外部启动主体与独立第三方的评估主体。评估对象的选择重点把握对象的范围与选择的标准问题。第四部分是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实施方案,包括1、公安行政执法信息的采集;2、公安行政执法信息的分析与论证;3、公安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结论。第五部分是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问题的优化方案。最后是文章的结语。
其他文献
提出了我国草原牧区划分的单元标准、景观标准和经济标准,并对所提出划分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
三峡库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丘陵山区,土地特别是宜农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随着175m蓄水位的实现,库区还将淹没大量耕地,这无疑会加剧库区人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趋加快,大量农地被国家征用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已成为必然。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粮食生产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粮食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人口众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而言。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粮食生产发展迅
架子牛育肥是肉牛养殖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用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要想做好架子牛的育肥工作,达到理想的育肥效果,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架子牛,并做好收购与运输
自加入WTO后,虽然我国农产品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但作为入世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中国农业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总体上而言,在既定条件下,与土地密集
采用液相氧化法制备可膨胀石墨,在10MPa下压制柔性石墨试样并测定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考察了氧化剂的氧化性和氧化程度对柔性石墨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柔性石墨的微观结构
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活便利,带来了信息社会,也带来了公民个人信息被这样、那样的侵害的局面。国际上对人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趋势,对我们在保护作为人格权内容的个人信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农牧交错带在清
基于位移延性的地震力调整系数是地震力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但是早期的研究计算所基于的地震波记录较少,没有考虑地震波本身的频谱特性和特征周期对地震力调整系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