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自治制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有效的重要制度,也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伟大成果。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使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与控制农村社会的具体事务,而是由当地的村民进行自我管理。广西是村民自治的发源地,村治历史悠久,历史上壮族的都老制、苗族的埋岩制度、侗族的侗款制度、瑶族的石牌制等都是区内少数民族进行村治的典型。改革开放后,广西宜山市的合寨村更是敢为天下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由此迈出了中国农村基层制度的关键一步。但是随社会发展变化,广西的村民自治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治理的效果,制约了村民自治制度本身的继续发展。对此,本文以平安农村建设为社会背景,结合广西少数民族自治的特点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式与新需要,从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出发,以民族地区农村法治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广西村民自治的路径。全文共约十六万字,分为七个部分展开。 导论本章分为3节。首先概括地描述了本选题的意义,分析乡村治理对于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指出农村的政治治理模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探寻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道路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与关键所在。其次通过揭示村民自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指出村民自治是中国当前农村治理的实施路径,最后还进一步指出本文研究的立足点为广西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制度构建。 第1章广西村民自治的渊源与制度演进,分为3节。本章首先结合中国村治的传统介绍了广西民族地区的村治习惯与村治传统,比较分析了历史上壮族的都老制、苗族的埋岩制度、侗族的侗款制度、瑶族的石牌制等区内少数民族村治的典型。随后分析了民国时期桂系军阀的广西村治,指出其值得借鉴的制度与相应的历史局限。最后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后的广西村治,阐释了新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在广西河池地区三岔公社合寨大队(壮族村寨)诞生的来龙去脉,并指出广西作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源地,在新形势下应努力结合当地农村发展新情况与新要求,积极探索推行当前农村基层的村民自治模式。 第2章广西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分为5节。本章首先结合对广西百色田东县、平果县和河池市宜州市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试点村的实地调研情况,梳理了广西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现状,同时结合自治区组织部、民政厅等相关部门的资料,通过分析村民自治中“四个民主”的运行现状,进一步指出了当前广西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3章村民自治的法理分析,分为4节。首先,本章主要分析了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法律关系,阐释了村民自治的主体、客体与内容。其次,本章揭示了村民自治的正当性,分析了村民自治的实施得以获得法律的保障与制度化的理论基础,阐释了村民自治的本质是权利自治,并进一步指出从村民自治的范围来看,“自治”应该是关于对村庄中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自治。最后,本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村民自治权的本质、内容与救济机制。 第4章村民自治的制度构建,分为3节。本章通过分析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制度保障与制度运行这三大方面来重点论述村民自治的制度构建。其中,村民自治的制度保障包括国家、地方与村级三个层面。村民自治的制度运行应当是“五个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即“民主选举、民主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 第5章广西村民自治制度的困境与完善,分为3节。本章首先从法律、制度、公共经济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广西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困境,其次结合广西民族地区的特点,从七大方面论述了广西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的对策,最后,本章提出了广西村民自治制度的救济机制。 第6章广西村民自治与平安农村建设,分为3节。本章首先分析了平安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的关系,阐释了平安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其次论述了影响广西平安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与相关特征,随后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本章结合广西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出依靠村民自治来实现广西平安农村建设的具体路径,并从八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