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樱桃谷鸭流行一种以大舌、短喙、生长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新发疾病,该病主要引起雏鸭上下喙萎缩变短,舌头外伸、肿胀,感染后期胫骨和翅骨易发生骨折,体重明显低于健康鸭只,导致出栏合格率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陈少莺等人的分离鉴定,确定该病病原为一种新型小鹅瘟病毒(NGPV)或GPV变异株。在用NGPV阳性样品感染鸭只时,仅有少数鸭只可以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类似的短喙症状,实验室造病率较低,因此该病的发生绝不仅仅是NGPV单独造成的,还有其他致病因素参与其中,因本病有着与家禽圆环病毒相似的临床症状,如鹦鹉喙羽病病毒常常导致患病的鹦鹉出现鸟喙变形、严重脱毛及体重减轻,鹅的圆环病毒引起机体的矮小综合征,并且Du CV的免疫抑制使其与其他疾病具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因此我们怀疑短喙-侏儒综合征病鸭体内协同感染了鸭圆环病毒。为了解鸭圆环病毒在短喙侏儒综合征发病鸭群中的流行变异情况以及危害程度,明确发病鸭群的的鸭圆环基因型及序列,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实验将完成以下研究内容。1.短喙侏儒综合征发病鸭群中鸭圆环病毒的检测本试验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24个鸭群的147只病死鸭中采取了心、肝、脾、肺、肾等8个组织器官,采用常规PCR方法对其进行圆环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Du CV阳性个体感染率达53.06%(78/147),群体感染率为83.3%(20/24),对79只具有典型大舌短喙特征的鸭子进行了Du CV和NGPV的共感染检测,Du CV与NGPV的混合感染率为53.16%(42/79)。2.鸭圆环病毒的全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筛选部分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共获得4个全基因组序列,其中两株基因组大小为1993nt,另两株为1995nt,与已报道的其他毒株基因组大小一致。基因组内包含3个主要的阅读框,V1/rep、C1/cap和C2/ORF3,所得到4个毒株在上述编码区均没有插入或缺失现象存在。根据全基因序列以及两个主要病毒蛋白核苷酸序列绘制的进化树也一致显示所得的4株序列为基因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