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本课题中,我们将粗糙集理论数理方法应用于脾胃系疾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中。运用粗糙集对脾胃系疾病的证候诊断进行相关研究,建立可进行辨证分型的计算机软件,并通过这一软件量化标准来判断患者所属证候,为治疗脾胃系疾病辨证提供可靠依据,使中医证候具体化、数据化,为计算机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为中医现代化开辟新途径。方法:①通过古今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专家研究,结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归纳出脾胃系疾病常见病变要素。②遵循症状名称通用规范;症状独立,没有相互含盖关系;症状描述中不使用诊断性术语;症状名称利于反映病变本质;特殊症状应有程度轻重上的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16751-1997,完成脾胃系疾病相关症状与体征的收集规范工作。③运用粗糙集理论中条件属性与决策属性的概念,计算每个症状对病变要素的贡献度,进而完成相关症状与体征对病变要素的权系数,最终完成症状对病变要素的量化。④运用加权求和与逻辑运算方法,找出病变要素与诸症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计量辨证数理模型,并计算出每一个病变要素的逻辑值。根据逻辑值判断病变要素成立与否,对成立的病变要素进行组合并判别合适的证型。⑤在Microsoft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中编写症状统计表、症状计量辨证分解表、辨证分型表、证候成立分值表、病变要素表。以Delphi 7.0为操作平台,进行编程并完成软件的调试。⑥应用软件对脾胃肠病证的症状进行判别,以《中医内科学》中脾胃肠病47个证型的标准症状进行验证,观察其判别的准确率。结果:①归纳出脾胃系疾病常见病变要素共44项。②完成脾胃系疾病相关症状与体征的收集规范工作,按12类进行编码,包括起因,寒热、汗,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不适,饮食口味,大便,小便,五官,形体,舌象,脉象,共319项症状。③对319项症状进行量化,完成1217条量化数据。④完成计量辨证数理模型。⑤中医诊断软件编写成功。⑥计量辨证数理模型基本满足辨证要求,辨证准确率87.23%。结论:本研究表明,粗糙集理论中权系数的计算可以真实反映症状对辨证要素的贡献度。在计量辨证模型中运用粗糙集理论,达到的辨证准确率可以超过百分之八十。证明粗糙集理论的知识发现功能是对中医诊断的思维方式和求解方式的高度的、恰如其分的模拟。运用粗糙集理论对症状、体征进行量化是切实可行的。运用加权求和与逻辑运算方法建立计量辨证数理模型能比较全面的概括中医辨证思维,辨证准确率可以接受。随着粗糙集理论及技术不断完善,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中医诊断系统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