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05靶向金磁纳米粒的合成及其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MRI和CT实验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ppw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合成不同Au壳层厚度的金磁纳米粒Fe2O3@Au,研究Au壳层厚度对纳米粒磁化率和X射线吸收能力的影响,制备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的双模态对比剂;2.制备CD105靶向的分子探针Fe2O3@Au-PEG-CD105,探讨将它应用于MRI和CT成像评价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Fe2O3@Au纳米粒的合成及表征:在氮气保护下,以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为反应底物,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粒,在酸性条件下,将Fe3O4氧化生成Fe2O3。以Fe2O3为种子颗粒、氯金酸为还原底物、盐酸羟氨为还原剂,通过迭代还原法,将Au3+还原于Fe2O3表面,还原反应分5次进行,合成不同Au壳层厚度的Fe2O3@Au纳米粒。对合成的Fe2O3@Au纳米粒进行表征,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定量各纳米粒的元素组成、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全波长扫描测量各纳米粒在400~800nm区间的吸收曲线、Zeta激光粒度仪测量各纳米粒的水力学直径和Zeta电位、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各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MRI扫描检测系列浓度纳米粒溶液的磁化率、CT扫描测量系列浓度纳米粒溶液的X射线吸收能力。2.Fe2O3@Au纳米粒的表面修饰及稳定性分析:选择巯基聚乙二醇、巯基-聚乙二醇-羧基、巯基丙酸、谷胱甘肽,分别对Au还原次数为3的Fe2O3@Au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以分光光度计和Zeta激光粒度仪为检测手段,对比四种巯基化合物修饰的Fe2O3@Au纳米粒在pH值为5.0~9.0和盐浓度为0.01~0.10M溶液中的稳定性。3.Fe2O3@Au-PEG-CD105的合成及其细胞标记作用:利用修饰物HS-PEG-COOH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071197)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编号:2012BAI23B08-4)资助提供的-COOH末端,将Fe2O3@Au纳米粒与抗CD105抗体的-NH2末端反应形成酰胺键,合成CD105靶向的分子探针Fe2O3@Au-PEG-CD105。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为细胞模型,采用噻唑蓝法(MTT法)研究Fe2O3@Au-PEG-CD105的细胞毒性,普鲁士蓝铁染色和免疫标记技术研究该探针对HUVECs细胞的特异性标记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它在HUVECs细胞内的代谢情况。4. Fe2O3@Au-PEG-CD105用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MRI和CT靶向成像:将Fe2O3@Au-PEG-CD105与HUVECs细胞共培养,MRI和CT成像评价它的靶向标记作用和成像效果。将人乳腺癌MBA-MD-231细胞移植于裸鼠背部,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从裸鼠尾静脉引入Fe2O3@Au-PEG-CD105后,于不同时间点MRI和CT成像观察该探针的靶向标记和体内分布情况。扫描结束后,切除肿瘤行CD1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普鲁士蓝铁染色,检测肿瘤MVD,分析感兴趣区信号强度与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1.通过共沉淀法和迭代还原法制备了不同Au还原次数的Fe2O3@Au纳米粒,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36.5~56.5nm,全波长扫描下的吸收峰位于500~600nm区间,饱和磁化强度为42.4~59.6emu/g,在水溶液中均表现为正电位,多分散系数均大于0.1。对还原次数分别为1、3、5的Fe2O3@Au纳米粒的弛豫效能比较后发现,随着Au壳层厚度的增加,纳米粒的T2*弛豫效能由115mM-1S-1下降为61mM-1S-1;3种纳米粒金壳层的X射线吸收能力分别为碘的1.65、1.84和2.04倍。其中,Au还原次数为3的Fe2O3@Au纳米粒粒径为48.3nm,金壳层平均厚度为18.3nm,Fe2O3和Au的摩尔比为7.2︰26.8,该复合纳米粒呈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49.0emu/g,T2*弛豫效能为95mM-1S-1,金壳层的X射线吸收能力是碘的1.84倍。结果显示Au还原次数为3的Fe2O3@Au纳米粒的各项指标较为均衡,既满足MRI增强成像所需的超顺磁性,也具备较强的X射线吸收能力,符合MRI和CT成像的基本需求。2.对Au还原次数为3的Fe2O3@Au纳米粒进行巯基聚乙二醇、巯基-聚乙二醇-羧基、巯基丙酸、谷胱甘肽表面修饰后,其Zeta电位从14.5mV分别下降为2.1mV、-19.3mV、-16.7mV、-22.8mV;水力学直径从55.2nm分别增大为84.9nm、85.2nm、65.9nm、70.3nm。在pH值为5.0~9.0以及盐浓度为0.01~0.10M溶液中,与巯基丙酸和谷胱甘肽相比,巯基聚乙二醇和巯基-聚乙二醇-羧基修饰的Fe2O3@Au纳米粒均保持较高的分散性和稳定性。3.利用巯基-聚乙二醇-羧基提供的-COOH末端,将纳米粒与抗CD105抗体通过酰胺化作用相结合,成功制备了CD105靶向的分子探针Fe2O3@Au-PEG-CD105。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与HUVECs细胞共培养,诱导HUVECs细胞向肿瘤性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VECs细胞上CD105的表达率为86.84%。普鲁士蓝铁染色、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明Fe2O3@Au-PEG-CD105对HUVECs细胞的标记是特异性的,并能被抗CD105抗体所阻断。透射电镜研究结果提示Fe2O3@Au-PEG-CD105可能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HUVECs细胞。4.将Fe2O3@Au-PEG-CD105标记的HUVECs细胞用于MRI和CT成像,随着该探针浓度从0.1mM升高至1.0mM,各组细胞溶液的MRI信号强度逐渐降低,标记细胞的CT值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但在CT图像上表现不明显。采用裸鼠皮下注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方式成功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对移植瘤的扫描结果显示,Fe2O3@Au-PEG-CD105注射后,肿瘤感兴趣区的MRI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上升-平台型”表现;肿瘤感兴趣区的CT值有所增强,其增强趋势与MRI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普鲁士蓝铁染色结果,证明Fe2O3@Au-PEG-CD105能与肿瘤新生血管靶向结合,感兴趣区MRI相对信号强度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正相关(P<0.05)。结论:本课题合成了不同Au壳层厚度的Fe2O3@Au纳米粒,对纳米粒的物质构成比进行优化,制备了一种可用于MRI和CT成像的双模态对比剂。基于Fe2O3@Au纳米粒合成了CD105靶向的分子探针Fe2O3@Au-PEG-CD105,由该探针介导,MRI和CT扫描能靶向检测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通过本课题研究,有望为肿瘤新生血管的活体评价提供一条MRI和CT成像相结合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养老保障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老年人群体的切实需求。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道路,社会保障也是
优生一般人往往认为孕期营养重要,而对孕前营养却不够重视,对于计划怀孕的育龄女性,在怀孕前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对孕期做好营养储备十分重要,为了解育龄女性营养
目的:观察柴枣龙牡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状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口服柴枣龙牡汤,对照组予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程均为14
目的研究榄香烯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宫颈癌U14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榄香烯组、PF组、榄香烯+PF组,于治疗后第15天取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通过流式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感染患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在社会各个领域内普及,在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域里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现今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S-PP HFRC)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近几年才陆续进入大众的视线,现有的研究还不完善和不全面,使得S-PP HFRC的研究仍处于一个初期探索阶段。笔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最主要
在临床护理中化疗所致的静脉炎普遍发生,我院从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采用了葡萄糖混合液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此基础上,经过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