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渗透(FO)因运行能耗低、膜污染小、效率高而近年引起广泛关注,是一种仅依靠膜两侧渗透压完成的水分子传递技术。基于去除污水中痕量抗生素、浓缩剩余污泥提取物(胞外聚合物,EPS)等问题,课题研究聚焦FO膜分离新的应用领域。基于文献调研,梳理FO应用研究方向,确定本研究聚焦FO同时去除多种药物(高分子物质)混合分离,同时研究FO应用于高值回收产物浓缩脱水的作用与性能。实验以环丙沙星(CIP)、磺胺甲恶唑(SMX)、扑热息痛(ACP)和卡马西平(CBZ)4种典型抗生素作为研究对象,探究FO分离过程抗生素间相互作用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O渗水水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驱动剂稀释所致,水通量只是渗透压力的比例函数,而药物本身引起的膜污染和驱动剂反向盐通量并不明显。对单一抗生素分离而言,分子筛作用对药物截留率起主导作用,截留率随着分子斯托克斯半径增大而增大(斯托克斯半径r=0.350.47 nm,截留率η=29.194.8%);而分离二组分抗生素时,两种电中性药物(ACP与CBZ)截留率随总分子数增加而降低(ACP=31.452.1%,CBZ=75.183.0%);带负电药物(SMX)与带负电FO膜呈相互排斥作用,使抗生素截留率增加(CIP+ACP<CIP+SMX,CIP=83.190.1%);带正电药物因中和膜表面带负电,使得抗生素截留率增加(SMX+ACP<SMX+CIP,SMX=85.780.4%);带正电分子吸引带负电分子,形成更大分子团,可增加抗生素截留率(pH=75,SMX=80.488.2%)。可见,除FO膜性质和溶液环境外,药物间相互作用在FO过程中不容忽视。以藻酸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探究其FO分离浓缩行为。用CaCl2作为驱动剂,对原料液侧藻酸盐进行FO浓缩脱水实验,驱动剂中钙离子反向渗透后可与藻酸盐形成藻酸钙由于藻酸盐能与高价金属离子通过架桥作用相结合形成蛋壳结构,一方面原料液侧藻酸盐可进行浓缩脱水,另一方面驱动剂反向渗透溶质与藻酸盐形成的藻酸钙可作为回收产物。为进一步探究藻酸盐FO浓缩特性,以NaCl作为驱动剂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改变膜朝向这一条件时,水通量的下降主要由外浓差极化导致,膜朝向料液侧水通量较高,则说明浓缩型浓差极化的影响大于稀释型;NaCl浓度由1 M增至2 M时水通量明显增大,但升至3 M时水通量增加变小,主要因汲取液稀释、膜污染等原因大于渗透压增加的影响;而藻酸钠浓度变化对水通量影响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