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做市商制度推出时新三板波动性较大,但是随后三年指数逐渐走低,波动性逐渐降低,呈现出PE市场特征,但部分个股也存在较大波动。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逐渐退却,流动性不足,企业估值定价、融资效率均受到影响。本文旨在帮助投资者规避波动风险、利用波动性投资、增强三板交投活跃度以提高新三板流动性。通过GARCH模型测度市场波动率,将新三板与我国沪深市场、美国OTCQX市场波动率进行比较,探究我国新三板波动率是否处于合理水平。建立新三板波动性影响因素框架,对于市场因素的研究,主要分析新三板与我国沪深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以及比较美国OTCQX、OTCBB市场波动溢出效应。对于公司层面的分析,探究资产价值和财务杠杆、交易因素、红利政策对新三板波动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新三板波动率低于沪深股票市场,而当前与美国OTCQX比较也显著偏低,场外市场波动率并不一定低于场内市场,比如美国OTCQX与美国主板市场波动率差异较小,因此新三板波动率整体偏低。新三板中做市波动率过低,协议转让与竞价有显著的尖峰厚尾特征,创新层高于基础层。第二,我国新三板与沪深股票市场为较低的双向波动溢出关系,此并非我国股市的特殊现象,美国OTCQX与美国场内市场也存在波动溢出效应。沪深股票市场向新三板波动溢出效应高于反向传导,中小创对新三板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主板市场,做市制度波动溢出效应强于协议转让、集合竞价。波动溢出效应随时间变化,沪深市场与三板做市的相关性不断增强,但波动溢出效应的变化较大。第三,基本面因素方面,总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与周度波动率显著负相关,ROA为显著正相关。总资产、ROA、负债率对波动率的影响较大,负债率对波动率影响具有显著的行业特性。交易因素方面,公司治理、做市商、流动性均显著。董监高持股、股权集中可以提高波动率,机构投资者、做市商、风险资本可以降低波动率。换手率越高,长期波动率越低。分红可以降低股票波动率,股息率为负相关,现金支付率为正相关。与沪深市场相比,新三板管理费率和其它应收款占比对波动率的影响显著性较低,资产负债率、机构持股比例、现金支付率对波动率的影响相反。综上所述,建议投资者首选创新层标的,特别关注创业板对创新层的波动溢出效应。基础层需要关注公司层面的影响,选择有PE/VC参投的优质企业。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波动率策略投资,投资小资产规模、高ROA的优质企业,但是也要降低风险性波动,选择做市商数量较多,股权较为分散,流通性比例较高的股票。对于决策者的建议,一是提高创新层波动,平抑基础层波动。二是适度提高市场波动性,增强交投活跃度。要求做市商提高选择做市企业的标准,建立灵活的做市商监管机制,给予做市商优惠待遇、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