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讯技术与东北地区空间极化响应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城市与区域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会引发社会经济的变革,但是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技术进步是城市与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转型的根本动力。远程通讯技术正将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已超越了传统的标准(如收入、就业、人种等),而是从信息享有的角度进行考虑。当然,影响空间转型的技术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但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主导转型的技术力量。本文从国内外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研究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的成长特征、动力机制,结合信息通讯技术进步与东北三省空间极化的响应,探讨信息化时代区域发展策略及规划。针对东北地区空间极化对信息通讯技术的响应,结合东北地区目前形成的“T”型空间结构,形成了“三圈”基本格局,进入了“四城市时代”,本文利用GIS软件对东北三省的邮政、电信、互联网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基本判断。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其演化是与特定区域和社会经济背景相联系的,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不同的影响要素的制约和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社会经济活动无论在内部组织、外部形态、结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总体空间结构的转型。东北三省电信发展格局与目前空间结构十分吻合,从邮政发展格局上可以看到东北三省空间结构发展的历史足迹,从互联网发展状况隐约看出东北三省在信息技术进步中的发展趋势。可见目前电信对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影响较大。东北地区空间极化效应明显,随着电信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东北地区空间极化方向是沿哈大线向南,同时在整体格局上出现“哑铃”型趋势。东北地区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过程中存在产业同构等问题,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东北三省即将走进一个新的区域极化过程。因此,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东北三省应进行全球化思考,地方化行动,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由线形思维向信息时代网络思维的转变、由静态局部思维向动态全局思维转变、由被动控制思维向主动创新思维的转变。
其他文献
在当今的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商业活动逐步的向以消费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活动转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买方市场逐渐的取代卖方市场,大多数商品出现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居住区建设的大量增长,中国已经从过去为了满足住房的绝对面积逐步向小康型住区转化,因而,居住区的综合品质就成为设计者关注的目标.在当代居住区设计
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地域建筑创作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进入新时期以后,显得更加主动和开放,不但逐渐看出地域体系,而且在保留原有成就的同时,开创了许多新的思路。内蒙古地
当前的河口开发、再开发热潮亟待对城市设计进行冷静的思考;复杂问题也需要多学科参与,但城市规划专业所应起到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本文旨在提供河口地区城市设计对策,并探
近几年,现代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度假旅游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渐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作为度假旅游最大的载体之一,旅游度假村建筑日益成为大众化的建筑类型
重庆自97年直辖以来,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规划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作为《重庆都市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1997-2007)》研究的子课题之一,试图通过对重庆都市区
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量大、速度快、搭乘方便、无堵车等特点使其成为城市主要公共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我国大型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城市建设中轨
当下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推进进程中,城市滨水景观营造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滨水区的盲目开发和建设,以及城市滨水区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
本文以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美学理论为切入点,从艺术的视角在艺术手法应用、艺术观念的影响和互动空间的拓展层面,对媒体时代背景下艺术与建筑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此外,朗格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