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不仅为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早间时段,更被视为中国电视新一轮改革的标志。而正是通过这一轮改革,中国电视牢固确立起作为强势媒体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直接表现就是电视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影响力。 在今天的中国,95%以上的人都可以收看到电视。作为当代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电视通过自己的报道影响着公众对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的意见,左右着社会舆论的形成。借由这种日复一日的报道,电视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受众的世界观、进而影响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但是,由于舆论环境的变化及国内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问题,电视对舆论的影响力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果不正视这种挑战并妥善应对,电视在社会事务中的话语优势将被削弱,这将极大地影响到电视作为强势媒体的地位,特别是“主流”电视媒体将可能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电视媒体对舆论影响力削弱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受众群体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变得不爱看电视——这将从根本上动摇电视影响社会舆论的根基。究其原因,有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受众的分流;而更重要的在于内因——报道语态的僵化使电视失去了一部分受众关注的兴趣。 这里的所谓语态,即指电视的叙述方式。而这正是最近一轮电视改革的起点和突破口。十五年前,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为标志,中国电视的语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重视受众的需求。也正因此,中国电视为自己凝聚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为走向强势媒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今天,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电视语态的改革却出现了停滞的迹象。语态的僵化和陈旧成为制约中国电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以电视语态的研究为切入点,为中国电视媒体巩固和强化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进而保持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探寻可行的路径。这是本论文选题的价值之所在。 在本论文中,语态被界定为电视新闻的语态。这不仅为了表述的方便,更主要的原因是:新闻是电视影响社会舆论最直接、最有力、因而也最重要的途径,与此相应,新闻语态的问题也是制约电视对社会舆论形成有效影响的主要因素。将论题集中在电视新闻这个矛盾的焦点,有助于研究的精确,避免了面面俱到、流于空泛。 研究的主要思路 在文献综述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厘清以下问题: 电视语态如何影响社会舆论? 当前电视语态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的舆论环境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电视媒体应从哪些途径改进语态?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体共分五个部分。 前两部分主要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两个角度分析语态对电视报道影响社会舆论的作用。第一部分,通过对最近一轮电视新闻改革历史的剖析,探寻电视语态影响社会舆论的路径。第二部分,分析当前电视新闻语态存在的弊端,从表象出发,探寻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第三至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在前两部分分析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提出改进电视新闻语态的战略。微观层面,从报道技巧入手,充分发挥电视在视觉传播方面的优势;中观层面,从机制入手,改进电视媒体内部的信息环境,提高信息的质量;宏观层面,从传播环境入手,建构因应新技术条件的舆论生成机制。 第一部分、电视报道影响舆论的路径 在以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为标志的最近一轮新闻改革中,语态的改进有效地提升了电视对舆论的影响力。 首先,在事实层面,电视新闻报道开始回归新闻的本源。 在报道的视角上:向受众本位回归; 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以直播确立传播的强势; 加强对事实的解释,拓展报道深度。 其次,在意见层面,表达趋于多元化,包括:表达形式、表达主体、表达平台。 第二部分、当前电视新闻语态的弊端 近年来,语态的弊端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报道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主要表现为: 重大事件报道每每反应迟钝,本应以时效见长的电视媒体却往往落后于竞争媒体。 由于事实选择和表达方式的原因,在报道的真实性上屡屡引发问题。 拥有丰富传播手段的电视报道却经常枯燥乏味。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是报道技巧的原因,更反映了当前电视新闻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深层矛盾。 第三部分、电视新闻语态的革新(一):视觉说服与视觉形象的建构 电视是“看”的媒体。视觉影像是电视对受众最具说服力的传播手段。改进电视新闻语态,首先要充分发挥电视在视觉传播方面的优势,善于建构视觉形象,充分利用视觉说服的力量。但视觉说服的过程中,要防止对视觉传播手段的不当使用,避免“视觉暴力”。 第四部分、电视新闻语态的革新(二):媒体内部信息环境建设 电视新闻语态的形成与电视媒体内部的信息采集和生成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电视新闻语态的革新也离不开电视媒体内部的信息环境建设。依据信息生产的流程,这一环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信息的获取:如何采集到适合电视需求的节目资源。 信息的共享:获取的节目资源在电视媒体内部如何整合、分配,如何实现共享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 信息的控制:如何保障信息生成的质量——核心在于把关人的培养。 五部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语态变革 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今天的电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复杂传播环境。 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正在迅速改变传播的生态,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电视基于传统模式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面临巨大挑战。网络媒体不仅积极与电视争夺对社会事务的话语权,而且不断分流电视受众。面对这种挑战,电视媒体必须在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在影响舆论中的作用,在冲突与融合中建构新型的舆论生成机制。 研究的创新点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以语态的改进为切入口探讨提升电视媒体舆论影响力的路径,既有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又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过程中,论文没有停留在具体的操作技巧层面,而是借“语态”这个表象入手,层层推进,分析当前电视媒体运作中的理念、机制、体制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下一轮电视新闻改革的主要突破口。论文以“语态”为基点,对这些制约当前中国电视发展深层矛盾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均有一定的新意。 论文的另一创新点在于,深入研究了网络在舆论聚合中的作用,明确提出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即:在网络传播中,网民的注意力总喜欢投向那些已经显示关注度较高的事件,而这种迅速聚集的人气反过来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当这种关注达到一定程度时,由网上舆论所积聚的能量会扩散到网下,从而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滚雪球的结果使相关事件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由一般事件成为热点甚至焦点。这种由网民自愿参与而形成的“马太效应”往往会对现实世界中与该事件相关的各方产生舆论压力,迫使他们也提高对此事件的关注程度。论文详细分析了网络传播中“马太效应”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这将有助于理解网络与电视媒体在影响舆论方面的关系。 研究的主要结论 1、1993年开始的电视新闻改革使中国电视业迅猛发展,“向新闻的回归”使电视掌握了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力。在此过程中,新闻语态的改进成为突破口。 2、当前电视新闻在语态上依然存在重大弊端,这将大大制约其舆论影响力的实现。 3、电视新闻语态的革新需从三方面入手: ①、发挥电视视觉说服的独特魅力,做“好看”的新闻; ②、改善电视媒体内部信息环境,提供有质量的新闻信息; ③、打造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型电视语态,改进电视影响社会舆论的方式。 总之,要保持第一媒体的舆论影响力,进入平台期的电视必须启动新一轮的新闻改革,以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电视的传播优势,在内容和形态上适应变化了的传播环境,创造适应新时代受众需求的生动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