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也经历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的发展。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始终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利用外资,解决社会就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出口创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加工贸易发展到今天,其外延与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研究我国如何抓住国际分工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机遇;如何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实现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加工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基础、运作模式;回顾加工贸易的历史发展进程;充分阐明加工贸易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提出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正文分五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在对加工贸易概念做出界定的基础上,全面的阐述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加工贸易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用于加工的原材料从境外进口,加工后的制成品出口境外;二是料件和制成品保税。而以传统的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等解析了加工贸易,揭示了加工贸易在中国发展的客观现实与上述理论的惊人吻合。
第二章着重介绍了加工贸易的基本运作模式,回顾了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现阶段的主要特点。
笔者在第三章对加工贸易在扩大就业和外贸出口、培育产业、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产生的经济效应,以及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行了阐述。
笔者在第四章对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第五章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对如何实现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