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肉羊业,还处于传统饲喂模式,即几种饲草分开饲喂,不仅饲草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成本上升,而且出栏率低下,饲喂周期长,羊肉品质差,颗粒化饲草型全混日粮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饲草型全混日粮在国内尚处于前瞻性研究,本论文创造性的引入饲草分级指数(GI)及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理论,利用农区来源广、价格低的富集饲草资源,开发饲草为主导地位的羔羊育肥专用全混日粮。以饲草营养品质评价为基础,结合羔羊育肥营养需求特点,采用体外消化试验、动物饲养试验及屠宰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羔羊育肥饲草型全混日粮的最适配方,填补了肉羊育肥专用全混日粮技术及理论方法的空白。首先利用GI指数对四种饲草的品质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四种饲草GI指数进行科学配比,通过体外发酵指标及组合效应指数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四组混合饲草;并将其与不同比例精料配合成全混日粮,以全混日粮组合效应最大为求取原则,通过体外消化筛选试验,确定羔羊育肥最适饲草型全混日粮配方;并依此配方生产出颗粒化全混日粮,对羔羊育肥性能、胴体品质等指标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研究,最终确定了羔羊育肥最适的饲草型全混日粮配制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应用GI值评定了试验基地常用四种饲草营养品质,参照美国制定的豆科与禾本科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得出:紫花苜蓿14.92,营养价值属于二级中等豆科饲草;番茄皮渣6.44,营养价值相当于二级低等豆科饲草;玉米秸3.35、小麦秸1.65,营养价值均属低等禾本科饲草。其中ADL为纤维指标的GI值对饲草品质的分级更准确。2.将四种饲草按不同配方混合后,其混合饲草的GI值(X)与体外有机质消化率(Y)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1.579X+20.61(R2=0.6778,P<0.0001,N=18)。经GI优化后的混合饲草,能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生成量及利用率,特别是丙酸含量,可有效降低精料的使用量,并且在弥补低质饲草营养素供应不平衡,提高饲草自身营养潜力及利用率,优化瘤胃微生物生长环境,增加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配方的GI值、成本及体外发酵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四个较好的饲草配方,即苜蓿/番茄渣/玉米秸:30/10/60,苜蓿/玉米秸:50/50,苜蓿/番茄渣/小麦秸:30/20/50,苜蓿/小麦秸:60/40。3.通过对体外消化各项指标及多项组合效应值进行比较,高GI组即苜蓿/玉米秸组和苜蓿/小麦秸组最适补给精料量为20%;低GI组即苜蓿/番茄渣/玉米秸组和苜蓿/番茄渣/小麦秸组最适补给精料量为30%。4.经优化后的四组全混日粮之间育肥效果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优化后的全混日粮饲料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就肉品质方面而言,四组优化后的全混日粮在羊肉必需氨基酸和肉味氨基酸含量,及鲜嫩多汁性方面略好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5.经优化后的四组全混日粮饲料成本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羔羊每公斤增重成本至少降低了3.57元。另外,高GI组不用增加过多精料即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低GI组虽然每公斤增重饲料成本较高,但其在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方面具有优势。经优化后的四组日粮间的利润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突显出提高饲草品质,降低精料使用量,提高饲草利用率,以GI优化饲草组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