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经济开始走向货币化之路。随着货币的逐步演进,货币从具有价值的实物货币变成了信用货币。而货币的发行也就逐步脱离了实物的羁绊,特别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后,信用货币的发行更加没有约束,货币供应量由货币当局决定。正是因为当前实行的这种信用货币制度,才使得对经济货币化的研究特别重要。一方面,在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多少货币,另一方面,货币当局是否为了攫取更多的铸币税和金融剩余而过多的发行了货币。从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全世界平均的货币化比率(M2/GDP)在持续上升,而中国的货币化比率则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上升,2009年达到了181%,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货币化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高,透过中国货币化比率畸高的表象,反而可能说明了中国经济内部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深层次问题。那么究竟中国经济在货币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常存在哪些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又会给中国的经济改革带来什么风险。这正是本文希望能够找出答案所在。本文在对货币化及其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及度量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之后,通过对货币化进程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对中美日这三国的货币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货币理论的部分分析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希望找出中国高货币化比率的原因,尤其希望找出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货币化的影响。最后针对中国高货币化比率下的实质性因素,提出建议及观点。文章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导论,分析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对研究货币化的文献经行了归纳整理,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货币化的概念、理论支撑及度量方法进行了梳理,为后面作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第三章则对经济货币化这一现象的进程及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在前一章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中国货币化的因素及中国高货币化出现的原因。第五章是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货币化的趋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找到理论分析的实证依据。第六章是扩展分析,希望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化的影响,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第七章则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的高货币化比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响,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对于我国出现的高货币化比率,除了根据货币供求理论,由于商品交易、财富储藏等方面的形成货币需求外,主要是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完善导致我国货币化的畸高:一、金融体系不够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表现在我国的金融工具品种单一、缺乏多样化;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结构仍然以银行为主,通过间接融资提供资金。由于金融工具过于单一,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而且金融市场的规模还不能与银行同日而语,我国居民和企业的大部分金融资产只能以银行储蓄的形式存在,很少的部分流入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因此造成我国的准货币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从而导致M2也很高。二、我国特有的国有银行体系受到政府影响我国的银行体系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体系上建立的,因此政府因素在我国的国有银行体系中一直充当着特殊的角色。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政府的授意将大量的贷款投入到低效率的国有企业,造成不良贷款比例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经济运行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必须不断提供新的信贷,导致M2的膨胀,并自然表现为高的货币化比率。另一方面,为了获得信贷所需的资金,中国政府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显性补贴”和“隐性担保”,吸引了大量的储蓄,并且借助内部货币的扩张在制度转轨过程中获得大量的金融剩余,当然这也导致了我国较高的货币化比率。当然,由于我国市场的低效率,我国的大量储蓄资金存在向投资转化的困境,储蓄投资转化率很低,大量的储蓄“沉淀”在银行体系,未流向流通领域形成通货膨胀。而随着货币化比率的提高,实现一定数量的国内生产总值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在逐步增加。三、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和社会保障体系缺位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种“效率优先”的战略在改革开放之初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活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战略开始显露其不良影响,我国贫富差距开始不断拉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7年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8),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拉大,而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性及保障程度方面都远远没有得到完善,这直接导致居民的收入“只存不敢花”,造成我国准货币存量不断攀升。四、货币的内生性国际收支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近年来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由于我国实行结汇制度,外汇占款造成的基础货币也不断增加,而且从2000年开始,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开始不断增加。2002年以后,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显现,为了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央行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买卖,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005年汇改以后,外汇占款形式形成的基础货币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最主要形式,央行每年都不得不通过大量收回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对冲措施,回收因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2009年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占到134.10%,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仍不能对冲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因此,货币内生性也是我国高货币化比率的一个原因。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的作用,造成我国的货币化比率较高,而又未出现通货膨胀,也就是“中国之谜”。尽管我国未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但是高货币化所形成的大量储蓄有时候也会有追逐收益的需求,资本市场是一个的理想的目标。因此,我国的资本市场习惯性地经历了多次暴涨暴跌。幸亏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还比较次要,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还不足以影响全局,才没有形成全面的危机。但是这也意味着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以促进我国的货币化从“量变”向“质变”转化,从货币广化向货币深化转变,并最终向经济金融化得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