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珲春南部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华北地台北缘与佳木斯—兴凯地块南缘的交汇部位,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最佳场所。多数学者认为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沿西拉木伦-长春-延吉缝合带闭合。通过对吉黑高压变质带的研究,Zhou and Wilde(2013)认为长春-延吉缝合带应为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南缘部分,并认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产物,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延边地区将与中亚造山带无关。因此,长春-延吉缝合带到底是作为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东延部分,还是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南缘部分仍值得商榷。古太平洋板块对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控制作用和过程,历来是我国地学研究的焦点和重大地质问题。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仍存在一些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开始俯冲的起始时间。本文通过对出露与延边地区珲春南部中生代侵入岩的岩石组合,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以及与邻区对比,以此来对延边地区的构造属性提供制约。根据前人资料和本文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资料,得出如下主要认识:1、珲春南部岩浆作用可划分为三期:早中三叠世(249–237Ma)、晚三叠世(224–206Ma)及早侏罗世(200–187Ma)。早中三叠世(249–237Ma)侵入岩主要在珲春南部的板石镇南部,岩石类型以英云闪长岩为主,含有少量闪长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224–206Ma)侵入岩零星出露,主要分布在敬信镇小盘岭及敬信镇南部,岩石类型为辉长岩、闪长质捕掳体、二长花岗岩。早侏罗世(200–187Ma)侵入岩分布广泛,其中花岗闪长岩内可见闪长质捕掳体,且主要分布在敬信镇附近,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圈河口岸附近。2、珲春南部早中三叠世(249-237Ma)埃达克质花岗岩起源于俯冲板片部分熔融,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而同期的非埃达克质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显著的正εHf(t)(+9.4+18.9),以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暗示珲春南部224Ma辉长岩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212Ma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2,低MgO及Cr含量,以及变化的εHf(t)(–4.6+10.0),年轻的TDM2模式年龄(6071541Ma)表明其起源于年轻地壳物质,并伴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除了197Ma英云山闪长岩具有高硅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整个早侏罗世(200–187 Ma)中酸性侵入岩为同源岩浆,总体地球化学变化趋势与从石英闪长岩逐渐到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分异演化有关。3、珲春南部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母岩浆来自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早先存在的古老下地壳以及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同样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地壳增生两种机制并存,即通过幔源岩浆底侵所造成的垂向增生以及弧岩浆作用和增生杂岩的拼贴所形成的同俯冲侧向增生。4、珲春南部早中三叠世花岗岩为一套碰撞造山有关的高Sr/Y型埃达克质花岗岩,揭示了古亚洲洋闭合于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侵入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伸展的构造背景,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的时间始于早侏罗世。5、长春-延吉增生杂岩带并非吉黑高压变质带南缘部分,而是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向东的延伸,延边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图们江褶皱带和冠帽地块具有相同的地质演化历史,它们在年代学格架、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同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