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治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系着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同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乡村治理模式的现代演进研究是理解乡村治理的基础,因而成为当前乡村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统治者对乡村治理进行过多种尝试。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治理模式也做了大的调整与变动。当前的乡村治理模式在30多年的实践中无疑极速地推动了基层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与变化,现存的乡村治理模式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从历史考察、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当前模式的确立及现实困境、未来走向等四个方面详细剖析并阐述乡村治理模式,遵循其现代演进逻辑力图探寻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绪论部分是阐述研究的选题背景与意义,述评与本选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界定本文的核心概念。第一章是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考察。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经历了传统式治理:国家统治下的“县政绅治”、全能式治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和放权式治理:国家治理下的“乡政村治”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从传统的政治统治转向政治管理最终过渡到现代的公共治理过程,内涵着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第二章探析影响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现代演进的主要因素。主要探讨土地制度变迁、乡村权力结构配置、国家治理理念变化、基层社会自主性提高等因素对乡村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第三章从近年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入手,从政府与农民的角度探析乡村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如村委会的行政化、乡镇政府职能难以有效行使、村民民主意识与民主行为的冲突等等,这些难题都对当前的“乡政村治”模式提出了挑战,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更为紧迫、第四章分析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并尝试性地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多元共治方式。在遵循乡村治理模式的现代演进逻辑、分析当前模式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试图探讨乡村治理多元共治方式的构建,并且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多元化治理来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