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力作用初期牙髓组织中CGRP、NGF的表达变化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in_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是正畸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通常在加力后几小时出现,持续几天后消失。目前,对正畸相关疼痛的研究多倾向于牙周组织对正畸力的反应,而对牙髓组织反应研究较少。牙髓反应也是正畸力的一个副作用,且牙髓组织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任何牙髓刺激都可能引起牙齿的疼痛反应。因此了解牙髓组织对正畸力的反应特点和调节机制,对预防正畸治疗疼痛的产生和避免牙髓组织不可逆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 ,CGRP)是具有强大的扩张血管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也是极为重要的疼痛兴奋性递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除了对损伤的周围神经具有营养、促进再生及修复的作用外,它还可作为引起和维持疼痛状态的一种重要递质,在炎性疼痛的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观察正畸力作用下牙髓CGRP、NGF的表达变化,有助于了解正畸治疗中的牙髓反应及其修复过程。针对上述研究现状,本课题设计实验如下:第一部分:正畸力作用初期大鼠牙髓组织形态及CGRP、NGF的表达变化目的:观察正畸力作用初期牙髓组织形态改变及CGRP、NGF的表达变化,探讨CGRP和NGF在正畸力作用下牙髓反应中的修复调节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实验性牙齿加力动物模型,HE染色镜下观察加力不同时段的牙髓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牙髓CGRP、NGF的表达变化。结果:1)加力12h后,牙髓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加力3d后牙髓血管增粗、淤血,成牙本质细胞核增大、核染色质及胞浆嗜碱性染色增强,部分成牙本质细胞空泡变性,牙髓中央的结缔组织水肿;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多细胞层更加显著。以上改变在7d组不明显。2)正常对照组牙髓CGRP染色呈阳性反应;加力12h后呈弱阳性,加力24h后染色增强, 3d组CGRP呈强阳性;7d组恢复到正常水平。3)正常对照组牙髓染NGF染色呈阴性;加力12h组牙髓染色呈阳性,加力24h染色增强,加力3d组牙髓染色呈强阳性;7d组染色明显减弱。结论:在正畸加力早期,牙髓组织存在一过性炎症反应,牙髓中CGRP、NGF表达增强,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牙髓的调节修复过程。第二部分:正畸力作用初期人牙髓状态检测及CGRP、NGF在牙髓中的表达目的:观察正畸加力初期牙髓状态的改变及其与牙髓中CGRP、NG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试验对象安装固定矫治器,对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施加0.5-1N的扭转力,安装矫治器前测量牙髓电活力值,在受力相应时段进行牙髓电活力值测试和疼痛问卷调查,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牙髓CGRP、NGF的表达。结果:1)正畸加力后当晚受力牙即有轻度疼痛,第二天夜间疼痛强度最大,以后逐渐减轻。2)电活力测试正畸加力3d内敏感发生率较大,约50%左右,7d后敏感所占比率下降;加力3d内和3d以上敏感发生率有显著差异。3)正常对照组牙髓CGRP呈阳性反应;加力1d呈弱阳性,加力3d呈强阳性,CGRP神经纤维增多、变粗,染色增强,7d组仍呈强阳性,15d组恢复到正常水平。4)正常对照组牙髓NGF染色为弱阳性;加力1d组呈阳性,3d组呈强阳性,7d组染色明显减弱,15d组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在受力初期正畸牙牙髓处于应激状态,严重时出现疼痛敏感症状且通过电活力测试可以表现出来;牙髓中CGRP、NGF表达增强,且NGF表达强度的变化趋势与疼痛强度的变化相似,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正畸力作用初期的疼痛敏感调节和牙髓修复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53、P63基因在涎腺良性肿瘤和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P53、P63蛋白表达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涎腺
【目的】通过评价同一牙龄组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发育及萌出状态特征,探讨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关系。【材料和方法】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错(牙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