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辩护制度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性辩护是刑事辩护的一种,它是与实体性辩护相对应的概念。程序性辩护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上的程序性辩护是泛指所有以刑事诉讼程序为依据的辩护活动,而本文所研究的狭义上的程序性辩护则是专门针对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程序性违法行为所做的辩护。程序性辩护制度不仅符合程序正义、无罪推定、控辩平衡等基本原则,与实体性辩护相比较,这种具有“攻击性”的辩护方式在司法公正,人权保障、打击公权力机关的程序性违法行为、抑制冤假错案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对于维护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我们提议设立程序性辩护制度的根源所在。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由于民众诉讼观念淡薄、控辩失衡、配套制度缺失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的确立面临着重重阻碍。笔者从程序性辩护制度的概念、基本理论、诉讼价值等入手,分析了程序性辩护制度的内容,并对完善程序性辩护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国不仅要改革现有的司法体制,还要建立审前和审中的程序性裁判机制,更要加大对程序性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增加程序性制裁的方式,只有完善了这些配套的法律制度,才能让程序性辩护发挥最好的法律效果。
其他文献
公共领域的建设是当代社会科学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现实生活发出的挑战。汉娜阿伦特作为最早提出这一理论术语的政治理论家,其对公共领域的原创性思考,对后来者的深入研究影响深
类比推理在司法过程中的运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是法学方法论的组成部分,是法官在案件判决时使用的法律思维方法。但我们都知道类比推理是判例法体制的核心推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者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也不断增加,而服务中存在的某些危险无法避免。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成为提供服务者的基本任务和责任。提供服务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