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题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题,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有机一环,是诗人创作的缘起和推力,是诗歌内容的提示和序引,是诗人营造意境、结构全体的重要元素和艺术手段。诗题是眉目,是诗歌意境与结构的原点和焦点;对于读者而言,诗题是诗人给予的启示,是进入诗歌境界的一个路标,一扇大门。当下,对于诗题的重视远远不够,诗题研究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纵观诗题发展史,诗歌经历了从无题到有题,从简单到精致,从散漫到规范,又不断有所突破的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诗题亦大为发展,特别是《文选》的编订,为唐诗制题提供了规范性的借鉴。探究唐代对制题艺术的继承发展及诗题分类形式成为我的选题的目的。诗题发展是附着在诗歌本身发展的曲线,如同寄生虫一般,却也有着自身成长规律和发展脉络。认清事物的本质就要采用追根溯源的方法,探究对象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环境。由此,本文在绪论中将诗题定义,形式,分类来交代清楚,追溯诗题发展脉络,寻找其发展规律,探求唐代诗题的整体情况,建立起挖掘唐代诗题研究意义的根基。  从全唐诗可见,四万多首诗歌的题目别有一番洞天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唐代诗题逐渐呈现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形态、样式和规律,那么是怎么一种“范式”啦?这自然成为我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本文从唐代诗题的原貌入手,探讨其在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成熟的制题范式的基础上,又有呈现出着这个时代特有的风貌,揭示出唐代诗题呈现出的真实面貌和产生原因。以《全唐诗》作为依据,介绍诸多分类,以常规分类归纳出诗题的分类,初步定格唐代诗题分类系统。其次,分述唐代诗题的三种结构形式:长题、题注、诗序。本文探讨的这三者统一处于诗歌的文体之下。再次,结合具体诗题,用比较的方法剖析唐代诗题与诗文的三种关系。最后,唐代诗题丰富多彩,门类多样,有继承有发展,有规范有突破。虽然魏晋诗题意识的自觉,为诗题提供了参照标准,而唐人的诗题,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制诗作文的气质,也为诗题的总体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若如额首一抹乌黑留海,若如眉梢画过的黛墨。那么,唐代制题时如何构思?又呈现出怎样的审美艺术啦?本文将视角重点放在唐代诗题的制题艺术上,第一部分详细论证唐代诗题具有通俗化的语言和真实的社会内容,实例论证了诗题具有别样的生活性的审美价值。诗题的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以孟浩然诗题案例来论述诗题的叙述性。第二部分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题与诗文的高度统一为例论证诗题与诗文高度的重合关系,得出诗题与诗文中相切关系具有的聚焦性特征,文与题相粘的关系构造使一个诗题领到众多组诗展示了诗题的索引功能,无题诗结构具有的留白功能,三者共同打造出诗题立体化的空间审美价值。第三部分,阐述唐人破题理论的介入为提升制题的技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总而言之,高超的唐代制题艺术对后代的影响深远。结论简述了唐代制题对宋代诗题的影响,特别在诗题理论和长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者们对于唐代诗歌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唐代诗歌‘史’的研究、艺术综论、体式研究、题材研究、唐诗学的建立(唐代文学典籍的整理和考证)。”诗题研究也仅仅限于应制诗题,乐府诗题的研究。笔者此文从以上四个部分横向铺张,纵向拉伸,把握历史性与共时性特点,综合论述该论题,力求填补唐代诗题研究的空白,为整个诗题研究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王充耘,字与耕,又字耕野,江西吉水人,生于元成宗大德八年十一月初六日,而卒年不详。王充耘承九峰学派,善治《尚书》,并以《书》经进仕,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尚书》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