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简称CALL)领域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CALL的研究成果纷繁陈杂。通过研究,本文旨在为这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新形势下的现代外语课程设计,创建新视角、运用新方法、提出新模式,以期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其中,视角之“新”在于从CALL整合论(Bax 2003: 23)的研究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已经相对成熟的课程设计理论;方法之“新”在于充分利用全球通用的微软办公软件及中国最流行的QQ免费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使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因素“隐形”、真正地融入到语言教学实践与研究当中去;模式之“新”在于构建了课程设计“流程图+模型包”模式,依据流程图规范课程设计的过程,依据模型包管理课程设计的产品,为工作在语言教学第一线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们提供一个清晰、实用的课程设计模式。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确定了Bax的CALL整合论的作用,将其融入并改进了已经建立的课程设计理论,从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设计模式,并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本研究从CALL整合论、课程设计框架论及系统论、CALL本位研究理论、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理论出发;其中,课程设计框架论强调课程设计的产品,而系统论则着重于课程设计的过程。因此,本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1、在课程设计中,产品、过程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将这两种课程设计理论合二为一,从而使基于框架论的课程设计更加系统化?2、将CALL整合论融入到这样一个融合了两种理论的课程设计构架中,那么如何实现技术元素的隐形?3、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课程设计方法中,包括哪些具体的设计步骤?形成了哪些设计产品?4、这样一个将CALL整合论融入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方法,从理论及应用层面,将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哪些启示?针对以上问题,作者对宁夏大学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进行了个案研究,以2009年教学实践为例,定性研究为主。研究结果表明,融入了机辅语言教学整合论的课程设计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课程设计框架论、系统论,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设计课程流程图;第二阶段,建立课程设计模型包构架。课程设计流程图包含六个主要元素,从而构成六个设计步骤。这六个步骤表面看来与传统的课程设计无异,然后实际上天壤之别,因为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出一个微软软件文档,这些文档进而会进入课程设计的第二个阶段,归类、打包形成课程设计模型包。按照课程设计模型包构架图,该模型包至少包括四个层面,而教师很有可能根据需要,继续拓展到更多的层面。研究表明该模型包具有三大特性:系统性、适应性、可行性。因此,文章指出将CALL与课程设计理论有机结合,最后形成“流程图+模型包”的课程设计模式。就论文总体结构而言,本文总计六章内容,详情如下:第一章引言,介绍论文主题、意义、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结构组成;第二章从四个层面勾勒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综述了CALL及课程设计,尤其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有关的研究现状。第四章详细阐述了机辅语言教学整合《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设计个案研究:第一节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第二节研究设计,描述了研究对象、教学环境、研究方法及步骤、数据收集及分析;第三节研究成果及讨论,深入分析了第一阶段课程设计流程图;紧接着,第五章系统分析了第二阶段课程设计模型包的构架及其特点。第六章结语,进一步指出本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按照课程设计“流程图+模型包”模式,首先,这个课程模式的实践,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一个教学计划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是成为所教授课程的设计者、执行者、观察者、反思者。其次,这个模式库的建立,旨在使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达到有法(教学法)可依、有据(教学数据)可查、有律(教学规律)可循,从而将高校英语专业四年学习的课程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实质意义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最后,文章指出有待于进一步采用量化分析、实验研究来验证本研究成果;同时,还应当针对其它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继续深入进行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改进、完善这个课程设计模式,使其得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