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大发展,数字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新融合局面初步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农业数字经济也崭露头角。互联网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发展的一大助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经营中互联网融入的转型升级将是重中之重。虽然互联网融入已经触发了农业的信息红利,但缺乏准确估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红利差异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应聚焦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和农业市场的改革创新。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背景,互联网将是农业信息化的加速器。本文重点在于:准确估计和评价互联网融入的果农农产品市场参与。本文试图从果农角度出发,结合相关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寻找互联网融入的评价体系,不仅从最初的通信基础设施的普及方面入手,还从果农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搜寻方面、果农的信息甄别与反馈方面考虑。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数字鸿沟”分析框架,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结合陕西省7县23村580个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首先运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研究“数字鸿沟”的三个维度对果农的农产品销售市场选择的影响;并且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估计了互联网融入的农产品价格效应,为实现乡村振兴、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新观察。实证结果表明,由于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的普及,“数字鸿沟”的第一维度信息的可接入性对果农的农产品销售市场选择没有影响;第二维度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对果农的农产品销售市场选择有显著的正影响;第三维度信息价值欣赏能力对果农的农产品销售市场选择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果农互联网主观感知评价每增加一单位,选择门槛市场的概率就下降39.61%。果农是否融入互联网确实存在着农产品价格效应,果农融入互联网后苹果价格显著上升,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的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TT)达到了11.74%。与PSM模型得到的净效应相比,OLS回归方法高估了互联网融入对果农苹果销售价格的促进作用,高估了大约0.72%。对互联网融入程度的价格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融入程度并不存在价格效应,并不是果农的互联网融入程度越高苹果的销售价格就越高。结合以上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只有政府在逐步完善通讯设备的基础上,做好果农的信息化培训和互联网信息管理,扩大市场认知,才能打破不同市场间的进入壁垒和信息困境,弥合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信息鸿沟,为解决农产品市场中“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提供解决方法,使果农搭乘“互联网便车”提高收入水平,将“数字鸿沟”转变为“信息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