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三代经皮制剂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皮肤角质层的天然屏障作用,给药物渗透进入皮肤带来了困难。因此寻找更高效的促透药物的方法,已成为经皮给药亟待解决的问题。化学促透法为应用最广泛的有效促进药物透皮的方法,促进剂(PE)的研究成为研究的焦点,而理想的PE少之又少,萜类来源于天然有促透活性高,低毒等优点,但其熔点低易挥发给经皮制剂的生产和储存带来了不便。本研究类比于薄荷醇(M)的改造方式对萜品醇(T)进行结构改造,旨在寻找出较改造前更高效、安全及不易挥发的PE。方法T与不同脂肪酸合成萜品醇酯类衍生物,用1H-NMR和MS确定其结构。选用硝酸异山梨酯(ISDN),布洛芬(IBU),美洛昔康(MLXC)三种药物为模型药物,将萜品醇酯类衍生物作为PE,分别对模型药物进行液体环境及贴剂制剂中的促透效果评价,从中筛选出具有显著促透效果的PE,最后对其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从安全性方面更全面的评价此类PE。结果1本论文以T及不同的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八种萜品醇酯类衍生物:萜品醇油酸酯(T-OA)、萜品醇丁酸酯(T-BUT)、萜品醇己酸酯(T-HEX)、萜品醇庚酸酯(T-HEP)、萜品醇癸酸酯(T-DEC)、萜品醇月桂酸酯(T-DOD)、萜品醇十四酸酯(T-TET)及萜品醇硬脂酸酯(T-STE)。利用1HNMR和MS对脂肪酸萜品醇酯进行结构确认。2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促透系统中T的衍生物对ISDN及IBU促透效果显著,对MLXC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促透作用。3部分萜品醇衍生物在贴剂中仍对ISDN及IBU有良好的促透效果。其中T-TET促透效果最佳。4皮肤刺激性实验中,T-TET作为PE并没有皮肤刺激性,多次皮肤刺激性实验中T的皮肤刺激性大于T-TET。结论萜品醇酯类衍生物其促透效果与药物的溶解度紧密相关,其可促进溶解度大的药物ISDN及IBU的经皮吸收。而对溶解度小的MLXC并未表现出显著促透效果。IPM系统及贴剂中直链萜品醇酯的促透实验表明,此类物质作为PE存在最优疏水链长度,碳链长度为14时促透效果最优。并对其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证明其作为PE对皮肤无刺激性,安全性高于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