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能源可持续供应与能源安全问题备受世界各国的瞩目,200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坚定了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决心,2012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持续雾霾天气使我国更加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风能在全球范围内有巨大的蕴藏量,其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风能发电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海上风电相较于陆上风电具有风速更加稳定、运转周期长、运行机组更加大型化等比较优势,同时,仅靠陆上风电难以满足我国设定的低碳产电的发展目标。对于我国这种拥有绵长海岸线和人口密度大的国家而言,海上风电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替代性战略资源。我国欲在“十二五”期间实现500万千瓦、2020年3000万千瓦的风电发展目标,而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将成为重点发展规划区域。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地处东亚季风区,海上风能储量比陆地大,风速高,风电效率更高,在自然环境上具备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基础条件,山东半岛也正在形成基于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群为支撑的蓝色经济区来发展风电。但是,相比于陆上风电场的投资成本,海上风电场的投资成本要高出很多,增加的成本主要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安装成本、运行维护以及电网连接等方面;加之海上风电运作周期长,投资收益具有更大不确定性,借助关键财务指标对其进行盈利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最终形成经济效益评价有助于引导理性投资和商业化开发。另一方面,海上风电场的建造会对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结构、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广度和深度的影响,针对山东省的风电发展特色建立起其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来实现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亦有助于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引入到海上风电项目管理中来。与此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查漏补缺,借鉴成功的发展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风电产业由规模向质量转变,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对海上风电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山东省海上风能资源进行潜力分析,然后对比欧洲主要海上风电利用强国的海风场项目的成本构成,推算出山东省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规模以及成本构成比例,进一步通过关键财务指标对山东省海上风电项目进行盈利分析和财务敏感性分析,设计出山东省风电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山东省海上风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指出山东省当前风电发展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提出加快海上风电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