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工业与现代社会虚拟经济体系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借力”资本市场提升公司价值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航空工业上市公司是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融合的载体,社会资本的代表形式,其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论文借鉴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和融资结构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融资结构与产业绩效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借以探索中国航空工业民品产业发展的资本化道路。论文首先对航空工业的产业特征及其发展状况进行一般性经济分析,这是全文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其次,从产业和行业的角度考查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的产业集中度、各个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及其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再次,考查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行为、融资结构现状和变动趋势、以及融资结构对产业集中度的影响作用。最后,研究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绩效及其产业绩效与集中度、融资结构的关系;并综合评价其经营绩效及其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模式的出现与世界航空工业产业组织的发展趋势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司上市是资本运营主流的客观反映。基于航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资源“易得性”特征。在研究时限内,航空工业上市公司市场结构表现为高集中寡头垄断型,经营绩效较为稳定,不存在压倒优势的行业领导者。同时,航空工业上市公司没有显现出规模经济的行业特征,非航空产品在所属行业中处于“拾遗补缺”的尴尬地位,市场竞争力较弱,对航空产品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航空工业的产品市场地位与其寡头垄断身份不对称。航空工业上市公司既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也没有改变中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的特有秉性。股权再融资的制度环境和资源“易得性”特征是导致其具有这种“悖论”融资偏好行为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因上市公司负债水平偏低而强调其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流行观点是缺乏理论根据的。股权结构和股权集中度是影响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显著性因素,优化股权、产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仍是其努力追求的目标;负债期限结构是影响其集中度的显著性因素,而资产负债率对其影响效果有限;这表明,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对资源整合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深度不够,资源整合的力度有待加强。在研究时限内,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绩效一直呈递增趋势,而生产经营绩效呈现先增后降之势,产业绩效总体运营较为平稳,波动幅度较小。这说明,上市公司在注重资本运营的同时,却存在“偏废”生产经营的倾向。对上市公司来说,生产经营是实,资本运营是虚,二者应相辅相成、虚实相济。航空工业上市公司集中度与绩效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既有产业特征、企业性质、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匹配等方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规制政策的影响。考查发现,扩大负债融资规模能够提升航空工业上市公司资本运营绩效,却不能提高生产经营绩效;扩大企业规模能够提升生产经营绩效,却不能提高资本经营绩效。这说明,航空工业上市公司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度的“缺失”已成为影响其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考查还发现,提高航空工业上市公司产业规模、领导型厂商规模以及降低短期负债融资规模可以显著提升其产业绩效水平。采用因子分析并结合考虑时间因素的动态方法对航空工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洪都航空为代表的飞机制造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要明显好于其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