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超疏水柔性应变传感器由于其优异的防水、防冰、柔弹性、拉伸性和导电特性,在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和人体运动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超疏水柔性应变传感器存在制备工艺复杂、表面结构不稳定和防/除冰性能差等问题,限制其实际应用和发展。因此,立足于柔性应变传感器实际需求和超疏水/超滑表面技术的发展前沿,深入研究制备工艺、导电网络、表面结构以及传感性能,制备出兼具灵敏度高、应变感应范围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64208);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0ZYJDJC00030);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研究项目(A2020202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超疏水柔性应变传感器由于其优异的防水、防冰、柔弹性、拉伸性和导电特性,在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和人体运动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超疏水柔性应变传感器存在制备工艺复杂、表面结构不稳定和防/除冰性能差等问题,限制其实际应用和发展。因此,立足于柔性应变传感器实际需求和超疏水/超滑表面技术的发展前沿,深入研究制备工艺、导电网络、表面结构以及传感性能,制备出兼具灵敏度高、应变感应范围宽、表面结构稳定、防/除冰性能优异等特点的多功能超疏水/超滑柔性应变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CO2激光烧蚀技术制备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超疏水柔性应变传感器。通过CO2激光烧蚀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导电复合材料,制备出了集超疏水性能、传感性能和柔弹性能三重特性一体化的L-PDMS/MWCNTs柔性应变传感器,无需复杂的制备工艺和化学修饰,也避免了表面结构不稳定的问题。该传感器的水接触角为155°,即使经过5 000次循环拉伸-释放、90 min腐蚀溶液浸泡,仍保持稳定的超疏水性能。此外,该传感器的应变系数为3.1,应变感应范围为100%且具有高循环稳定性,可用于复杂环境下人体运动稳定监测。2.为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应变感应范围和防/除冰性能,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制备的多功能超疏水柔性应变传感器。利用CO2激光烧蚀技术将MWCNTs/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转化为MWCNTs/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交联导电网络,旋涂硅橡胶(SR)进行封装后,经过二次激光烧蚀作用,制备出多功能超疏水SR/MWCNTs/LIG/SR柔性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展示出优异的超疏水性能(CA=155°)、耐腐蚀性能、防冰性能、光热除冰性能、高灵敏度(GF=667)和宽应变感应范围(230%),适用于不同润湿环境和低温环境下的人体运动监测。3.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超滑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通过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和模板法相结合,在高导电性银纳米线/激光诱导石墨烯(A Ws/LIG)交联复合网络表面构建出润滑液灌注型超滑表面,制备出多功能超滑SR/A Ws/LIG/SR柔性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优异的疏液性能,可以有效防止腐蚀、高粘和高温液体粘附。同时,在-20°C低温下具有极低的冰粘附强度(~6.2 k Pa)、长延迟结冰时间(8 min)和高效的光热除冰效果。另外,它还拥有高电导率(98.28 S/cm)、高灵敏度(GF=1592)和宽应变感应范围(220%),可实现低温环境下人体呼吸健康和运动信号监测。
其他文献
<正>烟台三中作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阳光德育","让德育过程像阳光普照大地一样润泽每一个学生,观照每一个生命,让德育效果达到使每一个学生更阳光,更自信"。学校尊重学生生命本源的要求,承认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个性化德育意识,既有每个人应有的整体素质标准,又有每个人不同的思想素质提高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适宜的环境。个
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常发生于高强度体力工作者,动脉血管壁的病变也多是心血管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以骨骼肌和动脉血管壁为代表的生物软组织的变形特性和应力分布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这也是生物力学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本论文分别以牛的骨骼肌和动脉血管壁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压缩/拉伸力学实验,并利用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基于一系列智能算法对骨骼肌的本构参数进行预测,对不同智能
功能设计是为获取满足需求功能的原理解,协调运用多领域的设计知识而进行的复杂设计活动。功能设计作为产品创新设计的有效途径,其应用方法对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建设经济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产品功能设计过程中效应链的推理技术及效应知识的获取、类比转化技术,在研究TRIZ及LT量纲理论的基础上,集成理论优势拓展科学效应检索与效应链推理过程,完善效应实例到原理解的类比转化过程,旨在提升效应知识推送的精准性,降低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具有兼顾复杂形状和高性能金属零件快速成型等突出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依然存在影响成型因素众多且规律复杂、机理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实际应用材料种类十分有限等问题。因此,本文选用M2高速钢粉末为实验材料,研究在SLM成型过程中裂纹产生的原因及裂纹抑制机理;探究SLM成型M2高速钢最佳工艺参数,制备出高性能M2高速钢;研究工艺参数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协作机器人走入工厂与人协作共同完成装配任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人机协作装配中的安全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人手运动预测的多重人机安全协作策略。该方法首先对人机协作装配过程中的人手运动目标点进行预测,使机械臂具备预知操作者动作意图的能力;之后基于上述预测结果,针对人机协作装配中的安全性问题,面向不同阶段的装配场景,提出了基于运动预测的多重人机安全协作策略,使机械臂能够在保证
数字液滴PCR(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 PCR)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因其精度高、易操作、反应腔室间完全隔离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中。在dd PCR核酸检测实验的液滴荧光图像中,液滴计数的准确性将直接决定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而,由于实验中的液滴数量多、尺寸小、荧光强度不均匀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液滴难以计数。为此,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的蓬勃发展,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制造和维修成为研究重点。航发叶片有多种维修方式,相比于人工磨削及机床磨削,高柔性化、低成本、应用场景广泛的机器人智能加工更受青睐。目前,航发叶片的机器人磨削阶段仍然无法避免颤振的发生,而且现有的磨削颤振检测方法大多只能在颤振已经明显发生后识别出颤振,所以快速检测出颤振的发生并为后续采取抑制操作提供更多反应时间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小波包
RV减速器作为高精度的齿轮传动设备,凭借其优良的传动性能被广泛用于高端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消防机器人等方面。目前对RV减速器传动系统的故障机理与动力学特性研究尚匮乏,而第一级渐开线齿轮和第二级摆线针轮作为RV减速器的关键零部件,若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减速器的传动精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
氮化硅陶瓷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其自身的硬脆特性,使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纹、崩碎等缺陷。研究证明超声辅助磨削能够有效改善陶瓷材料的加工效率与质量,但是,目前在超声辅助磨削损伤机理方面的研究尚未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超声辅助磨削氮化硅陶瓷的加工机理与损伤机制,揭示了超声振动促使裂纹偏转、相互抑制的作用机制,建立了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模型,确立了表面形貌与亚表面损伤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结构可靠度经常受材料性能退化及动态载荷等时变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传统可靠性分析模型通常不考虑时变因素,计算得到的可靠度为一个固定数值,无法反映结构可靠度与时间的关系。因此,考虑时变不确定性因素研究时变可靠性分析模型,分析结构可靠度的时变或动态特性,以便更好适应实际工程需求。本文针对受时变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结构可靠性问题,开展单失效模式和多失效模式的时变可靠性建模、分析和设计优化研究